目录
1,“我”的别称

“我”的别称 1、君主自称“寡人”、“不榖(gǔ)”、“孤”、“朕”; 2、一般人自称“愚”、“臣”、“小人”、“仆”、“鄙人”、“小可”、“不才”等; 3、女子自称“妾”、“奴”;朋辈间,则称“愚兄、劣弟、小弟”等;老人自称“老朽”; 谦称代替了第一人称。因此它们虽然都不是代词,但在意思上却相当于代词“您”或“我”。 扩展资料谦称是对自己以及与自己这方面有关的人与事的称呼习惯,主要是表示谦逊的自称。另外自称其名,也是一种谦称。 如《论语·季氏》:“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译:我听说过诸侯大夫们,不是担心东西少而是担心分配不均,不是担心贫穷而是担心不安分守己。)句中的“丘”是孔子的名,这是孔子自己的一种谦称。 古人说自己的姓称“贱姓”;住处称“敝乡”;年岁称“贱庚”;住宅称“寒舍”;自己的作品称“拙稿”;自己的观点称“拙见、愚意”等。
2,清圣浊贤是什么物品的别称啊
三国魏初建时,曹操严厉禁酒,人们只好私下偷着饮酒,但讳言酒字,故用" 贤人"作为"白酒"(或"浊酒")的隐语,用"圣人"作为"清酒"的隐语。清贤浊圣演变成一个典故。还有一个"青州从事,平原督邮"的成语,也是美酒和恶酒的隐语。南朝人刘义庆在>中记载,桓温手下的一个助手善于辩别酒的好坏,他则把好酒叫做"青州从事",青州是一个地名,青州的辖境内有个地方叫齐郡,"齐"喻 "肚脐",好酒叫做"青州从事",是因为好酒喝下去后,酒气可以通到脐部; 他把坏酒称做"平原督邮",是因为平原的辖境内有个地方叫鬲县,"鬲"喻"膈",意思是说坏酒喝下去,酒气只能通到膈部。
3,清圣浊贤是什么的别称
“清圣浊贤”是酒的别称。汉代末年因饥荒严禁酿酒,饮者讳言酒,称酒之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
《三国志·魏志·徐邈传》:“平日棜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
历史典故:
三国魏初建时,曹操严厉禁酒,人们只好私下偷着饮酒,但讳言酒字,故用“贤人”作为“白酒”(或“浊酒”)的隐语,用“圣人”作为“清酒”的隐语。清圣浊贤演变成一个典故。还有一个“青州从事,平原督邮”的成语,也是美酒和恶酒的隐语。
南朝人刘义庆在《世说新语》中记载,桓温手下的一个助手善于辨别酒的好坏,他则把好酒叫做“青州从事”,青州是一个地名,青州的辖境内有个地方叫齐郡,“齐”喻“肚脐”,好酒叫做“青州从事”,是因为好酒喝下去后,酒气可以通到脐部;他把坏酒称作“平原督邮”,是因为平原的辖境内有个地方叫鬲县,“鬲”喻“膈”,意思是说坏酒喝下去,酒气只能通到膈部。
4,酿可以组什么词
“酿”组词有:酝酿、酿造、酒酿、酿糯、私酿、酿饭、酿辞、酿瓮、重酿、酿祸、酿寒、醲酿、斋酿、春酿、翳酿、楚酿、酿食、酿制、酿花、酿罋、楦酿、冬酿、酿乱、郁酿、炽酿、醅酿、酿王、家酿、陈酿、酿郁、甘酿、酿秫、酿泽、酿肆、蕴酿、下酿、酿酒、村酿、酿事、造酿 等。 附 文言版《说文解字》:酿,酝也。作酒曰酿。从酉,襄声。 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酿,酝酿。造酒叫“酿”。字形采用“酉”作边旁,采用“襄”作声旁。 扩展资料 词语解释 1、酿造:利用发酵作用制造(酒、醋、酱油等) 臧克家 《“五四”以来中国新诗发展的一个轮廓》:“这些颜色和香气发自生活的本身;但是经过了诗人内心的点染和酿造。” 2、酝酿:指造酒时的发酵过程。比喻事前讨论、磋商,交换意见,统一思想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七:“投票倒是顺利,可是酝酿各单位的名单并不顺利。” 3、酿祸:酿成祸患 清 洪升 《长生殿·权哄》:“恐防日后酿祸。” 白话翻译:恐怕入后要酿成祸患 4、酿寒:谓逐渐酿成寒冷的天气 明 陆采 《明珠记·桥会》:“正西风酿寒。” 白话翻译:正西风逐渐寒冷。 5、醅酿:犹酿造。谓产生 郭沫若 《十批判书·庄子的批判》:“这种经过动荡之后的反省和失望,就是醅酿出 庄子 的厌世乃至愤世的倾向的酵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