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猫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编程猫 > 知识 > 正文

目录

1,"巧授连环计"是哪部名著中的情节?涉及哪两个人物?为什么要连环计?

"巧授连环计"是哪部名著中的情节?涉及哪两个人物?为什么要连环计?

1、是三国演义名著中的情节。 2、有两个:司徒王允,凤雏庞统都使过,但二人所使的连环计意义不同。 (1)王允的连环计,是以貂蝉为饵,先许给吕布,再献给董卓,使得吕布、董卓反目,吕布杀死董卓。这里的连环指的是意义上的连环,所谓一环套一环。 (2)庞统的连环则是赤壁之战时,教授曹操以铁环将战船相连,使得曹军船上亦如平地,也使得孙刘的火计得以成功。这里的连环计是实物上的连环,即以铁链将船一一相连。 3、目的: (1)司徒王允是为了王允想剪除董卓,因为王司徒知道董卓和他的干儿子吕布都是好色无义之徒,所以把貂蝉认作义女,而让他们父子起内讧。 (2)庞统的连环计则是为了赤壁之战的成功,待到火攻时,曹操不能及时逃走 4、三国演义 (1)《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 (2)《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2,“巧授连环计”是哪部名著中的情节?涉及哪两个人物?为什么要连环计?

名著:《三国演义》;人物:曹操、庞统;原因:庞统献连环计表面上是为解决曹军不习水战晕船的难题,实际上是为周瑜火烧战船作准备。 出处:第四十七回 阚泽密献诈降书 庞统巧授连环计 黄盖、阚泽、甘宁诈降,阚泽来献书。曹操派去的细作也是如此说。曹操虽接收了降书,但还是很怀疑,想要派人再探江东。蒋干在之前传递错误消息,害得曹操错杀水军都督。此番,蒋干想要将功赎罪,愿意再探江东。江东有一人,名唤庞统字士元号凤雏,与伏龙诸葛亮齐名。 先前,周瑜曾经向庞统如何破曹,庞统也想到了火攻,还提出江面上用火攻的缺陷:一船着火,其余的船四散开来,根本不会波及到。并且也提到了解决办法:让曹军的船都钉在一起,也就是连环计。 周瑜正愁没人能使这招连环计,听得蒋干来了,大喜。周瑜派鲁肃和庞统商量好如何用计。这边接见蒋干,借故将蒋干赶出,送到庞统所在附近的西山庵。 蒋干心中忧虑,寝食难安,夜晚出门闲逛,听得书声琅琅,然后顺势找到了凤雏庞统,顺利的将庞统请到了曹操处。庞统以曹军多为北方人、不习水战、多生疾病为由,建议船只首尾相连。曹操不谙水战,被庞统所骗。 扩展资料 《三国演义》的素材主要来源于两个途径:其一是关于三国史事的历史文献;其二是民间不断流传的三国故事和民间创作。 一方面是上千年所积累和深化的史学家对三国历史的叙述和评价,另一方面是历朝历代民间三国传说的不断演化丰富,它们为《三国演义》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多年战乱后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 期间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和熟悉人民的疾苦,期望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作为底层的知识分子思考,并希望结束动荡造成的悲惨局面。由此就东汉末年的历史创作了《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小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庞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曹操

3,"巧授连环计"是哪部名著中的情节?"涉及哪两个人物?为什么要连环计?

巧授连环计是《三国演义》中的情节。涉及的人物有曹操、庞统。 巧授连环计表面上是为解决曹军不习水战晕船的难题,实际上是为周瑜火烧战船作准备。 庞统正与周瑜密谋使用连环计,火攻破曹。可是没有人去曹营传递消息。正巧曹操又派蒋干来探听消息,周瑜与庞统将计就计,让蒋干向曹操引荐了庞统。庞统以曹操水军多为北方人,不习水战,多生疾病为由,建议船只首尾相连。曹操不谙水战,被庞统所骗。 扩展资料: 涉及人物介绍 1,庞统 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凤雏,汉时荆州襄阳(治今湖北襄阳)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与刘备一同入川,于刘备与刘璋决裂之际,献上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用其中计。进围雒县时,庞统率众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仅三十六岁。 2,曹操 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三国时期魏国奠基人,太尉曹嵩之子。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还军洛阳。当月,病逝在洛阳,终年六十六岁,谥曰武王。 他临死前留下《遗令》。 根据曹操的遗嘱,他于二月廿一丁卯日(4月11日)被安葬于邺城(今河北邯郸临漳县)西郊的高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庞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曹操

4,简述 三国中 庞统巧授连环计 的故事

简介:庞统正与周瑜密谋使用连环计,火攻破曹。可是没有人去曹营传递消息。正巧曹操又派蒋干来探听消息,周瑜与庞统将计就计,让蒋干向曹操引荐了庞统。庞统以曹操水军多为北方人,不习水战,多生疾病为由,建议船只首尾相连。曹操不谙水战,被庞统所骗。 “庞统巧授连环计”出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七回 阚泽密献诈降书 庞统巧授连环计” 《三国演义》第四十七回:阚泽受黄盖之命前去曹营献诈降书,曹操派蒋干前去探听虚实。周瑜把蒋干安置在西山,蒋干夜访庞统,庞统向曹操献了“连环计”,使得曹操将全部战船钉在一起,为周瑜火攻成功创造了条件。 扩展资料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凤雏,汉时荆州襄阳(治今湖北襄阳)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 与刘备一同入川,于刘备与刘璋决裂之际,献上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用其中计。进围雒县时,庞统率众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仅三十六岁,追赐统为关内侯,谥曰靖侯。后来庞统所葬之处遂名为落凤坡。 参考资料:庞统-百度百科

5,王司徒巧使连环计主要内容是什么?

王司徒巧使连环计主要内容是: 王允将貂蝉私下许配给吕布,又派人接待董卓,将貂蝉送给董卓,并且告知吕布是董卓接貂蝉回府,择日将与董卓完婚。 后貂蝉在董卓和吕布两人之间离间,使得两人相互猜忌,并且结下怨仇,在三国演义第九回中,吕布杀掉了董卓。 扩展资料: 历史上,王允死后“天子感恸,百姓丧气”。迁都许昌后,汉献帝思念王允的忠贞气节,便改用隆重的殡礼重新安葬王允,还特意派虎贲中郎将“奉策吊祭,赐东园秘器,赐以本官受绶,送还本郡”。后来,又封王允的孙子王黑为安乐亭侯,食邑三百户。 王允的坎坷一生中,另有一件事情也值得提及:即他对汉代图书、档案等文化典籍的收集和保护。董卓迁都长安时,王允特意把兰台、石室两个藏书馆所藏的图书和档案全部收集整理,用箱子运往长安。

6,求三国演义王司徒巧使连环计故事梗概

太师董卓专权,朝野上下敢怒不敢言。正直的大臣们都想除掉他,但又无好计可施。司徒王允,深夜独自到花园,心想着国家大事,不觉悄然泪下,他忽然看到自家歌女貂蝉在花园长叹。 问她为何长叹,貂蝉跪道:我自入府,大人待我恩重如山,我不知如何报答。最近见大人总是愁眉不展,但又不敢问,因此长叹,如果我能帮大人分忧就好了。 王允一听,把貂蝉领到亭内,跪在地上给貂蝉叩头。貂蝉忙问:大人,你这是干什么?有用我之处,尽管吩咐。 王允见貂蝉十分坚决,就说:董卓和吕布都是好色之徒。我收你为义女,先把你许给吕布为妻,然后再献给董卓为妾,你在他们二人之间周旋,挑拨离间。设法让吕布杀掉董卓,以保住汉朝江山。 绍蝉听后,满口答应,并发誓说:如果我不按大人说的去做,不报大义,我当被乱刀砍死!这就是王允和貂蝉共同定下的连环计,最后除掉了董卓。 扩展资料: 貂蝉答应答应王司徒后,王司徒又请董卓吃饭,在酒宴上,貂蝉用同样的方式,使劲卖弄姿色,让董卓上钩,董卓同样是好色之徒,哪里受得了这诱惑,王司徒见状,便也说将貂蝉许配给董卓。 吕布知道此事后,便上门问道,为何这样,王允解释是知道吕布要办喜事,董卓便先接貂蝉回去了,吕布信了王允的话,可第二天,吕布看见董卓和貂蝉睡着一起,勃然大怒,而且看到貂蝉十分伤心的样子,更是怒不可遏。 而董卓也看出了吕布的疑心,貂蝉更是看出了这其中的关系,火上浇油,让矛盾更加深一层,而王司徒而没有闲着,更是来扇阴风点鬼火,互相挑衅,搞得两人的矛盾到了不共戴天的地步,董卓最后也是死在了吕布之手。 这王司徒不用一兵一将,便将掌握着朝政大权的董卓给除掉了,不得不说实在是老谋深算,抓住了吕布和董卓这两人好色的性格,让貂蝉钻了空子,然后利用吕布杀死董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连环计

7,巧授连环计在三国演义中指的是谁

第四十七回 阚泽密献诈降书 庞统巧授连环计


--------------------------------------------------------------------------------

http://book.sina.com.cn 2006年08月29日 12:17 新浪读书


连载:三国演义 出版社: 作者:罗贯中


  却说阚泽字德润,会稽山阴人也;家贫好学,与人佣工,尝借人书来看,看过一遍,更不遗忘;口才辨给,少有胆气。孙权召为参谋,与黄盖最相善。盖知其能言有胆,故欲使献诈降书。泽欣然应诺曰:“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不几与草木同腐乎!公既捐躯报主,泽又何惜微生!”黄盖滚下床来,拜而谢之。泽曰:“事不可缓,即今便行。”盖曰:“书已修下了。”泽领了书,只就当夜扮作渔翁,驾小舟,望北岸而行。




  是夜寒星满天。三更时候,早到曹军水寨。巡江军士拿住,连夜报知曹操。操曰:“莫非是奸细么?”军士曰:“只一渔翁,自称是东吴参谋阚泽,有机密事来见。”操便教引将入来。军士引阚泽至,只见帐上灯烛辉煌,曹操凭几危坐,问曰:“汝既是东吴参谋,来此何干?”泽曰:“人言曹丞相求贤若渴,今观此问,甚不相合。黄公覆,汝又错寻思了也!”操曰:“吾与东吴旦夕交兵,汝私行到此,如何不问?”泽曰:“黄公覆乃东吴三世旧臣,今被周瑜于众将之前,无端毒打,不胜忿恨。因欲投降丞相,为报仇之计,特谋之于我。我与公覆,情同骨肉,径来为献密书。未知丞相肯容纳否?”操曰:“书在何处?”阚泽取书呈上。

  操拆书,就灯下观看。书略曰:“盖受孙氏厚恩,本不当怀二心。然以今日事势论之:用江东六郡之卒,当中国百万之师,众寡不敌,海内所共见也。东吴将吏,无有智愚,皆知其不可。周瑜小子,偏怀浅戆,自负其能,辄欲以卵敌石;兼之擅作威福,无罪受刑,有功不赏。盖系旧臣,无端为所摧辱,心实恨之!伏闻丞相诚心待物,虚怀纳士,盖愿率众归降,以图建功雪耻。粮草军仗,随船献纳。泣血拜白,万勿见疑。”曹操于几案上翻覆将书看了十余次,忽然拍案张目大怒曰:“黄盖用苦肉计,令汝下诈降书,就中取事,却敢来戏侮我耶!”便教左右推出斩之。左右将阚泽簇下。泽面不改容,仰天大笑。操教牵回,叱曰:“吾已识破奸计,汝何故哂笑?”泽曰:“吾不笑你。吾笑黄公覆不识人耳。”操曰:“何不识人?”泽曰:“杀便杀,何必多问!”操曰:“吾自幼熟读兵书,深知奸伪之道。

  汝这条计,只好瞒别人,如何瞒得我!”泽曰:“你且说书中那件事是奸计?”操曰:“我说出你那破绽,教你死而无怨:你既是真心献书投降,如何不明约几时?你今有何理说?”阚泽听罢,大笑曰:“亏汝不惶恐,敢自夸熟读兵书!还不及早收兵回去!倘若交战,必被周瑜擒矣!无学之辈!可惜吾屈死汝手!”操曰:“何谓我无学?”泽曰:“汝不识机谋,不明道理,岂非无学?”操曰:“你且说我那几般不是处?”泽曰:“汝无待贤之礼,吾何必言!但有死而已。”操曰:“汝若说得有理,我自然敬服。”泽曰:“岂不闻背主作窃,不可定期?倘今约定日期,急切下不得手,这里反来接应,事必泄漏。但可觑便而行,岂可预期相订乎?汝不明此理,欲屈杀好人,真无学之辈也!”操闻言,改容下席而谢曰:“某见事不明,误犯尊威,幸勿挂怀。”泽曰:“吾与黄公覆,倾心投降,如婴儿之望父母,岂有诈乎!”操大喜曰:“若二人能建大功,他日受爵,必在诸人之上。”泽曰:“某等非为爵禄而来,实应天顺人耳。”操取酒待之。

  少顷,有人入帐,于操耳边私语。操曰:“将书来看。”其人以密书呈上。操观之,颜色颇喜。阚泽暗思:“此必蔡中、蔡和来报黄盖受刑消息,操故喜我投降之事为真实也。

  操曰:“烦先生再回江东,与黄公覆约定,先通消息过江,吾以兵接应。”泽曰:“某已离江东,不可复还。望丞相别遣机密人去。”操曰:“若他人去,事恐泄漏。”泽再三推辞;良久,乃曰:“若去则不敢久停,便当行矣。”操赐以金帛,泽不受。辞别出营,再驾扁舟,重回江东,来见黄盖,细说前事。盖曰:“非公能辩,则盖徒受苦矣。”泽曰;“吾今去甘宁寨中,探蔡中、蔡和消息。”盖曰:“甚善。”泽至宁寨,宁接入,泽曰:“将军昨为救黄公覆,被周公瑾所辱,吾甚不平。”宁笑而不答。正话间,蔡和、蔡中至。泽以目送甘宁,宁会意,乃曰:“周公瑾只自恃其能,全不以我等为念。我今被辱,羞见江左诸人!”说罢,咬牙切齿,拍案大叫。泽乃虚与宁耳边低语。宁低头不言,长叹数声。蔡和、蔡中见宁、泽皆有反意,以言挑之曰:“将军何故烦恼?先生有何不平?”泽曰:“吾等腹中之苦,汝岂知耶!”蔡和曰:“莫非欲背吴投曹耶?”阚泽失色,甘宁拔剑而起曰:“吾事已为窥破,不可不杀之以灭口!”蔡和、蔡中慌曰:“二公勿忧。吾亦当以心腹之事相告。”宁曰:“可速言之!”蔡和曰:“吾二人乃曹公使来诈降者。二公若有归顺之心,吾当引进。”宁曰:“汝言果真?”二人齐声曰;“安敢相欺!”宁佯喜曰;“若如此,是天赐其便也!”二蔡曰:“黄公覆与将军被辱之事,吾已报知丞相矣。”泽曰:“吾已为黄公覆献书丞相,今特来见兴霸,相约同降耳。”宁曰:“大丈夫既遇明主,自当倾心相投。

  于是四人共饮,同论心事。二蔡即时写书,密报曹操,说“甘宁与某同为内应。”阚泽另自修书,遣人密报曹操,书中具言:黄盖欲来,未得其便;但看船头插青牙旗而来者,即是也。

  却说曹操连得二书,心中疑惑不定,聚众谋士商议曰:“江左甘宁,被周瑜所辱,愿为内应;黄盖受责,令阚泽来纳降:俱未可深信。谁敢直入周瑜寨中,探听实信?”蒋干进曰:“某前日空往东吴,未得成功,深怀惭愧。今愿舍身再往,务得实信,回报丞相。”操大喜,即时令蒋干上船。干驾小舟,径到江南水寨边,便使人传报。周瑜听得干又到,大喜曰:“吾之成功,只在此人身上!”遂嘱付鲁肃:“请庞士元来,为我如此如此。”原来襄阳庞统,字士元,因避乱寓居江东,鲁肃曾荐之于周瑜。统未及往见,瑜先使肃问计于统曰:“破曹当用何策?”统密谓肃曰:“欲破曹兵,须用火攻;但大江面上,一船着火,余船四散;除非献连环计,教他钉作一处,然后功可成也。”肃以告瑜,瑜深服其论,因谓肃曰:“为我行此计者,非庞士元不可。”肃曰:“只怕曹操奸猾,如何去得?”周瑜沉吟未决。正寻思没个机会,忽报蒋干又来。瑜大喜,一面分付庞统用计;一面坐于帐上,使人请干。

  干见不来接,心中疑虑,教把船于僻静岸口缆系,乃入寨见周瑜。瑜作色曰:“子翼何故欺吾太甚?”蒋干笑曰:“吾想与你乃旧日弟兄,特来吐心腹事,何言相欺也?”瑜曰:“汝要说我降,除非海枯石烂!前番吾念旧日交情,请你痛饮一醉,留你共榻;你却盗吾私书,不辞而去,归报曹操,杀了蔡瑁、张允,致使吾事不成。今日无故又来,必不怀好意。

  吾不看旧日之情,一刀两段!本待送你过去,争奈吾一二日间,便要破曹贼;待留你在军中,又必有泄漏。”便教左右:“送子翼往西山庵中歇息。待吾破了曹操,那时渡你过江未迟。”蒋干再欲开言,周瑜已入帐后去了。

  左右取马与蒋干乘坐,送到西山背后小庵歇息,拨两个军人伏侍。干在庵内,心中忧闷,寝食不安。是夜星露满天,独步出庵后,只听得读书之声。信步寻去,见山岩畔有草屋数椽,内射灯光。干往窥之,只见一人挂剑灯前,诵孙、吴兵书。干思:“此必异人也。

  叩户请见。其人开门出迎,仪表非俗。干问姓名,答曰:“姓庞,名统,字士元。”干曰:“莫非凤雏先生否?”统曰:“然也。”干喜曰:“久闻大名,今何僻居此地?”答曰:“周瑜自恃才高,不能容物,吾故隐居于此。公乃何人?”干曰:“吾蒋干也。”统乃邀入草庵,共坐谈心。干曰:“以公之才,何往不利?如肯归曹,干当引进。”统曰:“吾亦欲离江东久矣。公既有引进之心,即今便当一行。如迟则周瑜闻之,必将见害。”于是与干连夜下山,至江边寻着原来船只,飞棹投江北。

  既至操寨,干先入见,备述前事。操闻凤雏先生来,亲自出帐迎入,分宾主坐定,问曰:“周瑜年幼,恃才欺众,不用良谋。操久闻先生大名,今得惠顾,乞不吝教诲。”统曰:“某素闻丞相用兵有法,今愿一睹军容。”操教备马,先邀统同观旱寨。统与操并马登高而望。统曰:“傍山依林,前后顾盼,出入有门,进退曲折,虽孙、吴再生,穰苴复出,亦不过此矣。”操曰:“先生勿得过誉,尚望指教。”于是又与同观水寨。见向南分二十四座门,皆有艨艟战舰,列为城郭,中藏小船,往来有巷,起伏有序,统笑曰:“丞相用兵如此,名不虚传!”因指江南而言曰:“周郎,周郎!克期必亡!”操大喜。回寨,请入帐中,置酒共饮,同说兵机。统高谈雄辩,应答如流。操深敬服,殷勤相待。统佯醉曰:“敢问军中有良医否?”操问何用。统曰:“水军多疾,须用良医治之。”时操军因不服水土,俱生呕吐之疾,多有死者,操正虑此事;忽闻统言,如何不问?统曰:“丞相教练水军之法甚妙,但可惜不全。”操再三请问。统曰:“某有一策,使大小水军,并无疾病,安稳成功。”操大喜,请问妙策。统曰:“大江之中,潮生潮落,风浪不息;北兵不惯乘舟,受此颠播,便生疾病。若以大船小船各皆配搭,或三十为一排,或五十为一排,首尾用铁环连锁,上铺阔板,休言人可渡,马亦可走矣,乘此而行,任他风浪潮水上下,复何惧哉?”曹操下席而谢曰:“非先生良谋,安能破东吴耶!”统曰:“愚浅之见,丞相自裁之。”操即时传令,唤军中铁匠,连夜打造连环大钉,锁住船只。诸军闻之,俱各喜悦。后人有诗曰:“赤壁鏖兵用火攻,运筹决策尽皆同。若非庞统连环计,公瑾安能立大功?” 庞统又谓操曰:“某观江左豪杰,多有怨周瑜者;某凭三寸舌,为丞相说之,使皆来降。周瑜孤立无援,必为丞相所擒。瑜既破,则刘备无所用矣。”操曰:“先生果能成大功,操请奏闻天子,封为三公之列。”统曰:“某非为富贵,但欲救万民耳。丞相渡江,慎勿杀害。”操曰:“吾替天行道,安忍杀戮人民!”统拜求榜文,以安宗族。操曰:“先生家属,现居何处?”统曰:“只在江边。若得此榜,可保全矣。”操命写榜佥押付统。统拜谢曰:“别后可速进兵,休待周郎知觉。”操然之。统拜别,至江边,正欲下船,忽见岸上一人,道袍竹冠,一把扯住统曰:“你好大胆!黄盖用苦肉计,阚泽下诈降书,你又来献连环计:只恐烧不尽绝!你们把出这等毒手来,只好瞒曹操,也须瞒我不得!”?得庞统魂飞魄散。正是:莫道东南能制胜,谁云西北独无人?毕竟此人是谁,且看下文分解。

8,《三国演义》中“巧授连环计”的是谁

  《三国演义》中“巧授连环计”的是凤雏庞统。
  庞统巧授连环计典故

  却说阚泽字德润,会稽山阴人也。家贫好学,尝借人书来看,看过一遍,便不
遗忘。口才辨给,少有胆气。孙权召为参谋,与黄盖最相善。盖知其能言有胆,故
欲使献诈降书。泽欣然应诺曰:“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不几与草木同腐乎?
公既捐躯报主,泽又何惜微生!”黄盖滚下床来,拜而谢之。泽曰:“事不可缓,
即今便行。”盖曰:“书已修下了。”
  泽领了书,只就当夜扮作渔翁,驾小舟望北岸而行。是夜寒星满天。三更时候,
早到曹军水寨。巡江军士拿住,连夜报知曹操。操曰:“莫非是奸细么?”军士曰:
“只一渔翁,自称是东吴参谋阚泽,有机密事来见。”操便教引将入来。军士引阚
泽至,只见帐上灯烛辉煌,曹操凭几危坐,问曰:“汝既是东吴参谋,来此何干?”
泽曰:“人言曹丞相求贤若渴,今观此问,甚不相合。黄公覆,汝又错寻思了也!”
操曰:“吾与东吴旦夕交兵,汝私行到此,如何不问?”泽曰:“黄公覆乃东吴三
世旧臣,今被周瑜于众将之前无端毒打,不胜忿恨,因欲投降丞相,为报仇之计,
特谋之于我。我与公覆情同骨肉,径来为献密书,未知丞相肯容纳否?”操曰:“书
在何处?”阚泽取书呈上。操拆书就灯下观看。书略曰:
    盖受孙氏厚恩,本不当怀二心,然以今日事势论之:用江东六郡之卒,当
中国百万之师,众寡不敌,海内所共见也。东吴将吏,无有智愚,皆知其不可。周
瑜小子,褊怀浅戆,自负其
能,辄欲以卵敌石;兼之擅作威福,无罪受刑,有功不赏。盖系旧臣,无端为所摧
辱,心实恨之。伏闻丞相诚心待物,虚怀纳士,盖愿率众归降,以图建功雪耻。粮
草军仗,随船献纳。泣血拜白,万勿见疑。
  曹操于几案上翻覆将书看了十余次,忽然拍案张目大怒曰:“黄盖用苦肉计,
令汝下诈降书,就中取事,却敢来戏侮我耶!”便教左右推出斩之。左右将阚泽簇
下。泽面不改容,仰天大笑。操教牵回,叱曰:“吾已识破奸计,汝何故哂笑?”
泽曰:“吾不笑你。吾笑黄公覆不识人耳。”操曰:“何不识人?”泽曰:“杀便
杀,何必多问!”操曰:“吾自幼熟读兵书,深知奸伪之道。汝这条计,只好瞒别
人,如何瞒得我?”泽曰:“你且说书中那件事是奸计?”操曰:“我说出你那破
绽,教你死而无怨。你既是真心献书投降,如何不明约几时?今你有何理说!”
  阚泽听罢,大笑曰:“亏汝不惶恐,敢自夸熟读兵书,还不及早收兵回去!倘
若交战,必被周瑜擒矣。无学之辈,可惜吾屈死汝手!”操曰:“何谓我无学?”
泽曰:“汝不识机谋,不明道理,岂非无学?”操曰:“你且说我那几般不是处?”
泽曰:“汝无待贤之礼,吾何必言!但有死而已。”操曰:“汝若说得有理,我自
然敬服。”泽曰:“岂不闻‘背主作窃,不可定期’?倘今约定日期,急切下不得
手,这里反来接应,事必泄漏。但可觑便而行,岂可预期相订乎?汝不明此理,欲
屈杀好人,真无学之辈也!”操闻言,改容下席而谢曰:“某见事不明,误犯尊威,
幸勿挂怀。”泽曰:“吾与黄公覆倾心投降,如婴儿之望父母,岂有诈乎?”操大
喜曰:“若二人能建大功,他日受爵,必在诸人之上。”泽曰:“某等非为爵禄而
来,实应天顺人耳。”操取酒待之。
  少顷,有人入帐,于操耳边私语。操曰:“将书来看。”其人以密书呈上。操
观之,颜色颇喜。阚泽暗思:“此必蔡中、蔡和来报黄盖受刑消息,操故喜我降之
之事为真实也。”操曰:“烦先生再回江东,与黄公覆约定,先通消息过江,吾以
兵接应。”泽曰:“某已离江东,不可复还。望丞相别遣机密人去。”操曰:“若
他人去,事恐泄漏。”泽再三推辞,良久乃曰:“若去,则不敢久停,便当行矣。”
  操赐以金帛,泽不受。辞别出营,再驾扁舟,重回江东,来见黄盖,细说前事。
盖曰:“非公能辩,则盖徒受苦矣。”泽曰:“吾今去甘宁寨中,探蔡和、蔡中消
息。”盖曰:“甚善。”泽至宁寨,宁接入。泽曰:“将军昨为救黄公覆,被周公
瑾所辱,吾甚不平。”宁笑而不答。正话间,蔡和、蔡中至。泽以目送甘宁,宁会
意,乃曰:“周公瑾只自恃其能,全不以我等为念,我今被辱,羞见江左诸人!”
说罢,咬牙切齿,拍案大叫。泽乃虚与宁耳边低语。宁低头不言,长叹数声。蔡和、
蔡中见宁、泽皆有反意,以言挑之曰:“将军何故烦恼?先生有何不平?”泽曰:
“吾等腹中之苦,汝岂知耶?”蔡和曰:“莫非欲背吴投曹耶?”阚泽失色。甘宁
拔剑而起曰:“吾事已为窥破,不可不杀之以灭口!”蔡和、蔡中慌曰:“二公勿
忧,吾亦当以心腹之事相告。”宁曰:“可速言之。”蔡和曰:“吾二人乃曹公使
来诈降者。二公若有归顺之心,吾当引进。”宁曰:“汝言果真?”二人齐声曰:
“安敢相欺?”宁佯喜曰:“若如此,是天赐其便也。”二蔡曰:“黄公覆与将军
被辱之事,吾已报知丞相矣。”泽曰:“吾已为黄公覆献书丞相,今特来见兴霸,
相约同降耳。”宁曰:“大丈夫既遇明主,自当倾心相投。”于是四人共饮,同论
心事。二蔡即时写书密报曹操,说甘宁与某同为内应。阚泽另自修书,遣人密报曹
操。书中具言黄盖欲来,未得其便,但看船头插青牙旗而来者,即是也。
  却说曹操连得二书,心中疑惑不定,聚众谋士商议曰:“江左甘宁被周瑜所辱,
愿为内应;黄盖受责,令阚泽来纳降:俱未可深信。谁敢直入周瑜寨中探听实信?”
蒋干进曰:“某前日空往东吴,未得成功,深怀惭愧。今愿舍身再往,务得实信回
报丞相。”操大喜,即时令蒋干上船。干驾小舟,径到江南水寨边,便使人传报。
周瑜听得干又到,大喜曰:“吾之成功,只在此人身上。”遂嘱咐鲁肃:“请庞士
元来,为我如此如此。”原来襄阳庞统,字士元,因避乱寓江东。鲁肃曾荐之于周
瑜,统未及往见,瑜先使鲁肃问计于统曰:“破曹当用何策?”统密谓肃曰:“欲
破曹兵,须用火攻。但大江面上,一船着火,余船四散,除非献连环计,教他钉作
一处,然后功可成也。”肃以告瑜,瑜深服其论,因谓肃曰:“为我行此计者,非
庞士元不可。”肃曰:“只怕曹操奸猾,如何去得?”
  周瑜沉吟未决,正寻思没个机会,忽报蒋干又来。瑜大喜,一面吩咐庞统用计,
一面坐于帐上,使人请干。干见不来接,心中疑虑,教把船于僻静岸口缆系,乃入
寨见周瑜。瑜作色曰:“子翼何故欺我太甚!”蒋干笑曰:“吾想与你乃旧日弟兄,
特来吐心腹事,何言相欺也?”瑜曰:“汝要说吾降,除非海枯石烂。前番吾念旧
日交情,请你痛饮一醉,留你共榻;你却盗吾私书,不辞而去,归报曹操,杀了蔡
瑁、张允,致使吾事不成。今日无故又来,必不怀好意!吾不看旧日之情,一刀两
段!本待送你过去,争奈吾一二日间,便要破曹贼;待留你在军中,又必有泄漏。”
便教左右:“送子翼往西山庵中歇息,待吾破了曹操,那时渡你过江未迟。”蒋干
再欲开言,周瑜已入帐后去了。左右取马与蒋干乘坐,送到西山背后小庵歇息,拨
两个军人伏侍。
  干在庵内,心中忧闷,寝食不安。是夜星露满天,独步出庵后,只听得读书之
声。信步寻去,见山岩畔有草屋数椽,内射灯光。干往窥之,只见一人挂剑灯前,
诵孙、吴兵书。干思此必异人也,叩户请见。其人开门出迎,仪表非俗。干问姓名,
答曰:“姓庞,名统,字士元。”干曰:“莫非凤雏先生否?”统曰:“然也。”
干喜曰:“久闻大名,今何僻居此地?”答曰:“周瑜自恃才高,不能容物,吾故
隐居于此。公乃何人?”干曰:“吾蒋干也。”统乃邀入草庵,共坐谈心。干曰:
“以公之才,何往不利?如肯归曹,干当引进。”统曰:“吾亦欲离江东久矣。公
既有引进之心,即今便当一行。如迟则周瑜闻之,必将见害。”于是与干连夜下山,
至江边寻着原来船只,飞棹投江北。
  既至操寨,干先入见,备述前事。操闻凤雏先生来,亲自出帐迎入,分宾主坐
定,问曰:“周瑜年幼,恃才欺众,不用良谋。操久闻先生大名,今得惠顾,乞不
吝教诲。”统曰:“某素闻丞相用兵有法,今愿一睹军容。”操教备马,先邀统同
观旱寨。统与操并马登高而望。统曰:“傍山依林,前后顾盼,出入有门,进退曲
折,虽孙、吴再生,穰苴复出,亦不过此矣。”操曰:“先生勿得过誉,尚望指教。”
于是又与同观水寨。见向南分二十四座门,皆有艨艟战舰,列为城郭,中藏小船,
往来有巷,起伏有序。统笑曰:“丞相用兵如此,名不虚传!”因指江南而言曰:
“周郎,周郎,克期必亡。”操大喜。回寨,请入帐中,置酒共饮,同说兵机。统
高谈雄辩,应答如流。操深敬服,殷勤相待。
  统佯醉曰:“敢问军中有良医否?”操问何用,统曰:“水军多疾,须用良医
治之。”时操军因不服水土,俱生呕吐之疾,多有死者。操正虑此事,忽闻统言,
如何不问。统曰:“丞相教练水军之法甚妙,但可惜不全。”操再三请问,统曰:
“某有一策,使大小水军,并无疾病,安稳成功。”操大喜,请问妙策。统曰:“大
江之中,潮生潮落,风浪不息。北兵不惯乘舟,受此颠播,便生疾病。若以大船小
船各皆配搭,或三十为一排,或五十为一排,首尾用铁环连锁,上铺阔板,休言人
可渡,马亦可走矣。乘此而行,任他风浪潮水上下,复何惧哉?”曹操下席而谢曰:
“非先生良谋,安能破东吴耶?”统曰:“愚浅之见,丞相自裁之。”操即时传令,
唤军中铁匠,连夜打造连环大钉,锁住船只。诸军闻之,俱各喜悦。后人有诗曰:
    赤壁鏖兵用火攻,运筹决策尽皆同。
    若非庞统连环计,公瑾安能立大功。
  庞统又谓操曰:“某观江左豪杰,多有怨周瑜者。某凭三寸舌为丞相说之,使
皆来降。周瑜孤立无援,必为丞相所擒。瑜既破,则刘备无所用矣。”操曰:“先
生果能成大功,操请奏闻天子,封为三公之列。”统曰:“某非为富贵,但欲救万
民耳。丞相渡江,慎勿杀害。”操曰:“吾替天行道,安忍杀戮人民?”统拜求榜
文,以安宗族。操曰:“先生家属,见居何处?”统曰:“只在江边。若得此榜,
可保全矣。”操命写榜佥押付统。统拜谢曰:“别后可速进兵,休待周郎知觉。”
操然之。
  统拜别,至江边正欲下船,忽见岸上一人,道袍竹冠,一把扯住统曰:“你好
大胆!黄盖用苦肉计,阚泽下诈降书,你又来献连环计,只恐烧不尽绝!你们把出这
等毒手来,只好瞒曹操,也须瞒我不得。”唬得庞统魂飞魄散。正是:
    莫道东南能制胜,谁云西北独无人?
  毕竟此人是谁,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