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猫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编程猫 > 知识 > 正文

目录

1,“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下一句是什么?出自哪里?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下一句是什么?出自哪里?

下一句是: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 此句是北京潭柘寺的弥勒佛两边的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此联把弥勒佛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趣味盎然。 大度能容天下难容之人,大度即“度量”,也就是气量,大人有大量,小人不量,如果没有容人之量那就不会成就大事。笑世间可笑之人,意思是世间一切众生,看不破这些假象,以为有什么可以执着,有什么可以得到,不知生灭之相,不明无常之理,故而于一切注定生灭无常的假象当中,分别、取舍、贪求、执着、纠缠不休,只落得天天纠结,一生烦恼。 这副对联用了顶真(也叫连珠)的手法,上联后半句“容天下难容之事”的第一个字就是前一句“大肚能容”的最后一个字;“笑世间可笑之事”的第一字正是“开口便笑”的最后一字,这样读来有一种连绵不断的气势。此外,上联三个“容”字,下联三个“笑”字,则是对联中的重字手法。 扩展资料 四川峨嵋山灵岩寺弥勒佛殿两侧也有一副令人回味无穷的对联: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与己何所不容。此联与北京潭柘寺联有异曲同工之妙,它蕴含着人生哲理,告诉世人要达观豁朗,淡泊名利,与人为善,团结和谐。 与上述二联寓意相近的弥勒佛联甚多,如杭州千佛禅院有对联曰:终日解其颐,笑世事纷纭,会无了局;经年袒乃腹,看胸怀洒落,却是上乘。又如苏州某寺一对联:大肚能容,了却人间多少事;满腹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 四川乐山凌云寺弥勒佛殿上有一副对联,以诙谐幽默的语调写出了弥勒佛的内心独白: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笑进笑出,笑自己原无知无识;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观来观去,观他人总有高有低。下联一连用了九个“观”字,堪称观尽了天地日月与人间万物。上下联的一“笑”一“观”,通俗易懂,读来琅琅上口,趣味无穷,细品发人深思。

2,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的下一句是什么?出之哪里?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下一句是“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出自:北京潭柘寺的弥勒佛两边有一副寓意深远的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此联把弥勒佛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趣味盎然。 弥勒佛意译为慈氏,音译为梅呾利耶,在大乘佛教经典中,常被称为阿逸多菩萨摩诃萨,是世尊释迦牟尼佛的继任者,未来将在娑婆世界降生修道,成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也叫未来佛),即贤劫千佛中第五尊佛,常被称为“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被唯识学派奉为鼻祖,其庞大思想体系由无著菩萨、世亲菩萨阐释弘扬,深受中国大乘佛教大师支谦、道安和玄奘的推崇。 在一些汉传佛教的寺院里,常见到袒胸露腹、笑容可掬(或大肚比丘)以布袋和尚为原型塑造。此在佛教作为表法教育,表示“量大福大”,提醒世人学习包容。 扩展资料:弥勒佛相关对联: 1、四川峨嵋山灵岩寺弥勒佛殿两侧的对联: 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与己何所不容。 此联它蕴含着人生哲理,告诉世人要达观豁朗,淡泊名利,与人为善,团结和谐。 2、四川乐山凌云寺弥勒佛殿上有一副对联,以诙谐幽默的语调写出了弥勒佛的内心独白: 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笑进笑出,笑自己原无知无识;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观来观去,观他人总有高有低。 下联一连用了九个“观”字,堪称观尽了天地日月与人间万物。上下联的一“笑”一“观”,通俗易懂,读来琅琅上口,趣味无穷,细品发人深思。 3、四川成都新都宝光寺的弥勒佛像两侧有一联云: 你眉头着什么急,但能守份安贫,便将得和气一团,常向众人开口笑;我肚皮这样肥大,总不愁吃忧穿,只因可包罗万象,自然百事放心宽。 此联巧藉笑佛之口,劝诫世人要心胸宽阔,乐观开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弥勒佛

3,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佛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佛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的意思是: 1、大度能容天下难容之人”:大度即“度量”,也就是气量,大人有大量,小人不量,如果没有容人之量那就不会成就大事。 2、佛颜常笑:意为早已看破一切假象,不再随迷惑颠倒而转,不被境界所牵,自然远离一切烦恼痛苦,自在解脱。 3、笑世间可笑之人:意思是世间一切众生,看不破这些假象,以为有什么可以执着,有什么可以得到,不知生灭之相,不明无常之理,故而于一切注定生灭无常的假象当中,分别、取舍、贪求、执着、纠缠不休,只落得天天纠结,一生烦恼。 扩展资料: 著名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便把菩萨的宽广胸怀和乐观态度描绘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但大损威仪,让后来人对佛相产生不敬大罪。 其表法像常被禅宗、净土宗寺庙安置在尊佛天王殿中,并逐渐成为定制。最后这个形象不再具有以前形象那种庄严凝重的宗教意蕴,变得随和,贴近生活。这是弥勒菩萨世俗化的必然悲剧结果。对于佛教文化一大损失。 弥勒尊佛的形态至元代发生巨大变化,大肚盘坐、喜笑颜开的新型弥勒尊佛开始在中国大乘寺庙中流行。佛学界普遍认为此表法形象的原型是五代时期的明州僧人契此而已。契此常持一布袋乞食,并口诵偈语:"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 很多寺庙的弥勒尊佛殿还有这样一副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宋元时所刻的各种佛教表法像中,就有这样一尊弥勒尊像,所雕的弥勒尊佛像倚坐于山崖上,光头现僧相,双耳垂肩,脸上满面笑容,笑口大张。身穿袈裟,袒胸露腹,一手按着一个大口袋,一手持着一串佛珠,乐呵呵地看着前来游玩进香的人们,人们见此佛像,常常受到表法尊像的坦荡笑容感染而忘却五浊的烦恼。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弥勒佛 百度百科-大肚弥勒佛

4,大肚能容 容天下难容之事;佛颜长笑 笑世间可笑之人 这两句是什么意思

貌似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所作(这一句貌似有所改动)
第一句意思是 形容弥勒佛的大忍之心 第二句 就要靠自己意会了~~不可言传了
大肚能容 容天下难容之事;佛颜长笑 笑世间可笑之人
大度能忍 忍尽天下难忍之事 慈颜长笑 笑尽天下可笑之人【这应该是原版】
【佛颜】两字有错误
因为【佛】是buddha音译"佛陀"的略称,意义是"觉者",也就是"觉悟的人"
【佛】这个字是 【觉着】的意思 如果说【觉着颜】【觉悟的人颜】貌似说不通
具体为什么要改不得而知!

5,“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的下一句是什么?

开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这是弥勒佛身边的一副楹联。弥勒佛是中国民间普遍信奉、广为流行的一尊佛。此佛常怀慈悲之心。
布袋和尚,明州(宁波)奉化人,或谓长汀人,世人不知道他的族氏名字,自称契此,又号长汀子。世传为弥勒菩萨之应化身,身体胖,眉皱而腹大,出语无定,随处寝卧。常用布袋和尚
杖挑一布袋入市,见物就乞,别人供养的东西统统放进布袋,却从来没有人见他把东西倒出来,那布袋又是空的。假如有人向他请问佛法,他就把布袋放下。如果还不懂他的意思,继续再问,他就立刻提起布袋,头也不回地离去。人家还是不理会他的意思,他就捧腹大笑。

弥勒佛常供奉在四天王殿,他的身后是韦陀的塑像。香客进入庙宇,先见到的是弥勒佛的笑容可掬的形象,表示了佛教对来者的欢迎。身后的韦陀手执宝剑,一脸严肃,表示佛道也有佛法。

对于“开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的楹联,也有人提出不解:既然“大肚能容”,何必去“笑天下可笑之人”?

6,“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的下句是什么?

这是一副对联: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 寺庙弥勒佛两边的对联,出处已经无从考证。 弥勒佛基本信息: 弥勒佛(即弥勒菩萨摩诃萨)(梵文Maitreya,巴利文Metteyya),意译为慈氏,音译为梅呾利耶、梅怛俪药,中国大乘佛教八大菩萨之一,大乘佛教经典中又常被称为阿逸多菩萨摩诃萨,是释尊的继任者,将在未来娑婆世界降生世尊 ,成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在贤劫千佛中将是第五尊佛,常被尊称为当来下生弥勒尊佛。 被唯识学派奉为鼻祖,其庞大思想体系由无著菩萨、世亲菩萨阐释弘扬,深受中国大乘佛教大师支谦、道安和玄奘的推崇。 弥勒佛以超世间的忍辱大行于世,所谓:“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7,弥勒佛像前有一副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能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间可笑之人。

前一句是说“心要宽,要有一颗包容之心”,“心宽体胖”正暗合了这一点,理解为“忍”字也可以,但稍有些狭隘了,因为“忍”是对内心的不满进行的强制性的“打压”,而这里要表达的意思是“宽容”,是对处事原则的放宽,“能容”是因为“宽”而非“忍”;后一句是说“要乐观,对任何事都要想开看开”,达到“一笑了之”的境界,凡事不要斤斤计较,要乐观、豁达、想开看开,对事情要往好的方面去理解,总是抱着希望和美好的心态去看事情,达到这种境界自然就会“笑口常开”了,这里的“笑”是内心的“笑”,其原因是“思想放得开”。所以,这两句应是相互融合的。如果要为这两句概括一个词的话,我觉得比较贴切的应该是“宽容”和“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