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红楼梦刘姥姥进大观园品茶那一段原文
- 2,红楼梦刘姥姥进大观园
- 3,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故事梗概
- 4,刘姥姥进大观园的介绍
- 5,红楼梦书里刘姥姥进大观园是第几回
- 6,红楼梦中刘姥姥三进大观园分别是书中哪几回?
1,红楼梦刘姥姥进大观园品茶那一段原文

当下贾母等吃过茶,又带了刘姥姥至栊翠庵来。妙玉忙接了进去。至院中见花木繁盛,贾母笑道:“到底是他们修行的人,没事常常修理,比别处越发好看。”一面说,一面便往东禅堂来。妙玉笑往里让,贾母道:“我们才都吃了酒肉,你这里头有菩萨,冲了罪过。我们这里坐坐,把你的好茶拿来,我们吃一杯就去了。”妙玉听了,忙去烹了茶来。宝玉留神看他是怎么行事。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靖眉批:尚记丁巳春日谢园送茶乎?展眼二十年矣。丁丑仲春。畸笏。】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贾母接了,又问是什么水。妙玉笑回:“是旧年蠲的雨水。”贾母便吃了半盏,便笑着递与刘姥姥说:“你尝尝这个茶。”刘姥姥便一口吃尽,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贾母众人都笑起来。然后众人都是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盖碗。那妙玉便把宝钗和黛玉的衣襟一拉,二人随他出去,宝玉悄悄的随后跟了来。只见妙玉让他二人在耳房内,宝钗坐在榻上,黛玉便坐在妙玉的蒲团上。妙玉自向风炉上扇滚了水,另泡一壶茶。宝玉便走了进来,笑道:“偏你们吃梯己茶呢。”二人都笑道:“你又赶了来飺茶吃。这里并没你的。”妙玉刚要去取杯,只见道婆收了上面的茶盏来。妙玉忙命:“将那成窑的茶杯别收了,搁在外头去罢。”【靖眉批:妙玉偏辟处此所谓过洁世同嫌也他日瓜州渡口劝惩不哀哉屈从红颜固能不枯骨各示□。】(按:此批甚不可解。周汝昌校为:妙玉偏辟处,此所谓“过洁世同嫌”也。他日
现
渡口,各示劝
,红颜固[不]能不屈从枯骨,[岂]不哀哉。妙玉偏辟处,此所谓“过洁世同嫌”也。他日
现
渡口,红颜固[?]屈从枯骨,不能各示劝惩,[岂]不哀哉。戴不凡校为:[乃]妙玉偏僻处,此所谓“过洁世同嫌”也。他日瓜州渡口屈从,各示劝惩,[岂]不哀哉。红颜固[不]能不[化为]枯骨[也],[叹叹]!小子愚见:此妙玉偏僻处,所谓“过洁世同嫌”也。他日瓜州渡口屈从,[岂]不哀哉。固是劝惩,红颜能不[为]枯骨!以“固是”“各示”为各本因吴音相混错抄之一例。)宝玉会意,知为刘姥姥吃了,他嫌脏不要了。
2,红楼梦刘姥姥进大观园
周瑞家的告诉凤姐刘姥姥又来看望,可巧被贾母听见,问刘姥姥是谁,凤姐回明了。贾母说正要找个老人聊天呢,叫过去见见。刘姥姥竟不敢去,经平儿劝说,才跟了过去。贾母见了姥姥,便留她在园子里多住几日。刘姥姥自是将些村野见闻说给贾母等听。
贾母和王夫人及众姐妹商议着给史湘云还席,宝玉提议就摆在园子里吃。次日天气晴朗,贾母等人都到了园里,刘姥姥也带着板儿来了。贾母拣了一朵大红的菊花簪在鬓上,让刘姥姥也戴一朵,凤姐儿便拉过刘姥姥来,笑道:“让我打扮你。”说着,把一盘子花横三竖四地插了一头。贾母和众人笑。刘姥姥也笑道:“我这头也不知修了什么福,今儿这样体面起来。”众人笑道:“你还不拔下来摔到她脸上呢,把你打扮得成了老妖精了。”刘姥姥笑道:“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索性做个老风流!”
吃饭时,凤姐与鸳鸯商议要拿刘姥姥取个笑儿。鸳鸯便拉着刘姥姥悄悄嘱咐了一番,刘姥姥道:“姑娘放心。”入了坐,贾母说声“请”,刘姥姥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众人先还发怔,后来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一口茶都喷了出来,黛玉笑岔了气,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得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掌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不笑,还只管让刘姥姥。刘姥姥拿着凤姐给她的镶金象牙筷,沉甸甸的不听使唤,说:“这叉爬子比俺那里铁锨还沉,哪里犟得过它。”又夸那鹌鹑蛋:“这里的鸡儿也长得俊,下的蛋也小巧。”凤姐笑道:“一两银子一个呢,你快尝尝罢。”刘姥姥伸筷子去夹,哪里夹得起,好容易撮起一个来,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到地上。刘姥姥叹道:“一两银子,也没听见个响声就没了。”众人已没心吃饭,都看着她笑。
吃毕饭,贾母一行又看了黛玉、宝钗、探春等的住处。凤姐备好一圈坐椅,让边吃酒边行令,等待梨香院的戏开台。刘姥姥怕打了瓷杯,要换木杯喝酒。凤姐便命取了那杨根雕的十个大套杯来,说:“要吃遍一套方使得。”刘姥姥又惊又喜,边玩味那杯边上的字画边道:“我还是小杯吃吧,把这大杯收着,我带了家去,慢慢地吃罢。”说得众人又笑起来。
鸳鸯命人满斟了一大杯,刘姥姥两手捧着喝。贾母薛姨妈都道:“慢些,别呛了。”薛姨妈又命凤姐布个菜。凤姐夹了些茄鲞送入刘姥姥口中,笑道:“你们天天吃茄子,也尝尝我们这茄子,弄得可口不可口。”刘姥姥笑道:“别哄我了,茄子跑出这个味儿来了,我们也不用种粮食,只种茄子了。”众人笑道:“真是茄子。”刘姥姥诧异道:“真是茄子,姑奶奶再喂我一口细嚼嚼。”凤姐儿又夹了些给她。刘姥姥细嚼了半日,笑道:“虽有一点茄子香,只是还不像是茄子。告诉我是个什么法子弄的,我也弄着吃去。”凤姐儿笑道:“这也不难。你把才下来的茄子刨了皮,只要净肉,切成碎丁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肉脯子,还有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豆腐干子,各色干果子,都切成丁儿,拿鸡汤煨干了,拿香油一收,盛在磁罐子里封严了。要吃的时候拿出来就是了。”刘姥姥听了摇头吐舌说:“我的佛祖!那得多少只鸡配它。怪道这个味儿。”
席散后,大家随着贾母在园内游玩。贾母携了刘姥姥同行,刘姥姥又向贾母道:“城里不但人尊贵,连雀儿也是尊贵的。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也变俊了,也会说话了。”众人不解,因问:“什么雀儿变俊了会说话?”刘姥姥道:“那廊上金架子上站的绿毛红嘴是鹦哥儿,我是认得的。那笼子里的黑老鸹子,长出凤头儿来,也会说话呢!”众人听了又都笑起来。
贾母又带了刘姥姥至栊翠庵来。妙玉迎进去。贾母道:“我们才都吃了酒肉,你这里头有菩萨,冲撞了是罪过。我们就在这里坐坐,把你的好茶拿来,我们吃一杯就去了。”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贾母接了,又问:“是什么水?”妙玉道:“是旧年的雨水。”贾母便吃了半盏,笑着递与刘姥姥,说:“你尝尝这个茶。”刘姥姥便一口吃尽,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贾母众人都笑起来。
妙玉把宝钗、黛玉的衣襟一拉,叫二人随她出去。宝玉悄悄地随后跟了来。只见妙玉领她二人进到耳房内,妙玉亲自在风炉上煮滚了水,另泡了一壶茶。宝玉便轻轻走进来,笑道:“你们吃体己茶呢!”黛玉、宝钗二人都笑道:“你又赶了来蹭茶吃!这里可没你吃的。”妙玉命道婆将刘姥姥吃过的茶杯搁到外头去,另拿出两只杯来,斟了茶递与宝钗与黛玉,却将自己平日用的那只绿玉斗斟了茶递与宝玉。宝玉笑道:“常言道‘世法平等’,怎么她两个就用那样的古玩奇珍,我的就是这个俗器了?”妙玉道:“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得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宝玉笑道:“俗语说:‘随乡入乡’,到了你这里,自然把这金珠玉宝一概贬为俗器了。”妙玉听如此说,十分欢喜,遂又寻出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盏出来,笑道:“就剩了这一个了,你可吃得了这一海杯?”宝玉喜得忙道:“吃得了。”妙玉笑道:“你虽吃了,也没这些茶给你糟蹋。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驴了。你吃这一海杯,更成什么了?”说得宝钗、黛玉、宝玉都笑了。
黛玉问:“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统共得了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宝钗知她天性怪僻,不好多话,亦不好多坐,吃过茶,便约着黛玉走出来。宝玉对妙玉赔笑说道:“那茶杯虽然脏了,白撂了岂不可惜?依我说,不如就给我那贫婆子罢,她卖了也可以度日。你说使得么?”妙玉听了,想了一想,点头说道:“幸而那杯子是我没吃过的;若是我吃过的,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给她。你要给她,我也不管,你只交给她快拿了去罢。”宝玉道:“自然如此。只交给我就是了。”妙玉便命人拿来递给宝玉。宝玉接了,又道:“等我人出去了,我叫几个小厮到河里打几桶水来洗地如何?”妙玉笑道:“这更好了。只是你嘱咐他们,抬了水,只搁在山门外头墙根下,别进门来。”宝玉道:“这是自然的。”说着,便袖着那茶杯出来递给贾母屋里的小丫头拿着,说:“明日给刘姥姥带回家去罢。”
贾母因觉身上乏倦,便命王夫人和迎春姐妹陪着薛姨妈去吃酒,自己往稻香村来歇息。凤姐、李纨和众丫头婆子跟随去了。
鸳鸯仍带着刘姥姥到处逛,来至省亲别墅的牌坊底下,刘姥姥道:“哎呀!这里还有大庙呢。”说着,便趴下磕头。众人笑弯了腰。刘姥姥道:“笑什么?这牌楼上的字我都认得。”众人笑道:“你认得这是什么庙?”刘姥姥便抬头指着那字道:“这不是‘玉皇宝殿’!”众人笑得直拍手。刘姥姥这时觉得肚子里一阵乱响,忙拉着一个丫头,要了两张纸,就要解裙子。众人笑着喝住她:“这里使不得!”忙命一个婆子带她走了。那婆子指了个地方,便走开去歇息。刘姥姥喝了些酒,又吃了许多油腻饮食,多喝了几碗茶,不免泻起肚子来。蹲了半天,忽一起身,只觉眼花头晕,辨不出路径。只得顺着一条石子路慢慢地走来,走到一所房子跟前便进去了。进了房门,迎面便见一个女孩子满面含笑地迎出来。刘姥姥忙笑道:“姑娘们把我丢下了,叫我碰到这里来了。”那女孩子却不答。刘姥姥便赶过来拉她的手,却咕咚一声把头碰得生疼,仔细瞧了一瞧,原来只是一幅画儿。转身进了个小门,刘姥姥掀帘进去,抬头一看,只见四面墙壁玲珑剔透,琴剑瓶炉皆贴在墙上,锦笼纱罩,金彩珠光,连地下踩的砖皆是碧绿凿花。想找门出去,却找不到,刚从屏后找到一个门,只见一个老婆子也从外面迎进来。刘姥姥诧异,心中想:莫非是亲家母?便问道:“你也来了,想是见我这几日没家去找我来了,哪位姑娘带进来的?”又见她戴着满头花,便笑道:“你好没见过世面!见这里的花好,你就不顾死活戴了一头。”那老婆子只是笑,也不答言。刘姥姥便伸手去羞她的脸,一下子摸到那老婆子的脸冰凉挺硬的,把刘姥姥吓了一跳,猛然想起:“常听见富贵人家有种穿衣镜,别是我在镜子里头吗?”想毕,又伸手一抹,再细一看,果真是面镜子。只听咯噔一声,原来按动了西洋机关,露出门来。刘姥姥又惊又喜,走出来,看见一张精致的床帐,便一屁股坐在床上,身不由己地歪身睡倒。
众人不见了刘姥姥,便四处寻找。袭人心想:“别迷了路,顺着这条路到我们后院去了。我瞧瞧去。”进了怡红院,袭人听到鼾声如雷,闻见酒屁臭气满屋。一瞧,只见刘姥姥伸手伸脚仰卧在床上。袭人忙上来将她推醒。刘姥姥惊醒,睁眼看见袭人,连忙爬起来,道:“姑娘,我该死!好歹并没弄脏床。”袭人恐惊动了宝玉,摇手叫她别说话,悄悄地笑道:“不相干,有我呢,你跟我出来罢。”
次日,刘姥姥带着板儿来向凤姐辞行,又说:“虽然住了两三天,把古往今来没见过的、没吃过的、没听见的都经验过了。难得老太太和姑奶奶并那些小姐们,都这样怜贫惜老照看我。我这一回去没别的报答,唯有请些高香,天天给你们念佛,保佑你们长命百岁的。”凤姐告诉她,昨日老太太和大姐儿都着了凉,又想起大姐儿还没有名字,便让刘姥姥取个名儿,借她的寿压压邪。刘姥姥问了大姐儿的生辰,听说是七月初七日,便说就叫巧儿正好,若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遇难成祥,逢凶化吉,都从这“巧”字儿来。凤姐儿听了,自是欢喜,又叫平儿把送刘姥姥的东西打点好。刘姥姥随平儿到外屋,见堆了半炕的东西,还有王夫人和凤姐送的一百零八两银子,连连道谢。刘姥姥又给贾母辞行,鸳鸯将众人送她的几大包东西给她,叫了车,让小厮送刘姥姥回乡下去了。
3,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故事梗概
其实这是生活在两个世界人的交流,在大观园中生活的人,每天都是有讲究,有规矩,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生活中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都有一个明确的规定,是从小到大一直遵守的,而刘姥姥属于世俗之人,一直过着为生活忙碌的日子,她的生活全部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而大观园中,除了这里的佣人和丫环,大多数都是过着“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生活,是不同阶层的人的一次碰撞,大家互相不利己是非常正常的,用“新奇”来形容可能最恰如其分,因为刘姥姥也是这样的感觉,人还可以这样生活,而大观园中的人也是如此,“人为什么要这样生活?” 我们经常说“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其实对于刘姥姥来说,就是这种感觉,而大观园中的人,也是如此,他们根本想象不到外面人的生活,所以会非常好奇,就像是“物以稀为贵”一样,过去有些大户人家的小姐,总能看上一些穷小子,其实就是好奇引起的,她对陌生生活的好奇,所以说,大观园中的一众小姐都对刘姥姥充满好奇,觉得好玩,表现就是“笑”。 她们这些生活在深宫大院的人,平时根本不知道劳动人民是如何生活的,所以才觉得刘姥姥好笑,其实在面对生存压力的同时,刘姥姥的很多举动并不可笑,她只是来高攀一个远亲而已,希望能够得到一些帮助,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我们常说“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就是这个道理,看到刘姥姥如此卑微的生活,大观园众人都是无法理解的,因为他们从出生开始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所以根本无法理解刘姥姥的生活。 这就像听别人的故事,饿了为什么不吃肉,这样的问题也会觉得有趣,其实在不同的环境下,得出的很多生存法则也是不一样的,我们常说“夏虫不可语冰”就是这个道理,他们是没有见过刘姥姥这种底层社会的生活,所以觉得非常好“笑”。
4,刘姥姥进大观园的介绍
词目刘姥姥进大观园读音liú lǎo·lao jìn dà guān yuán出处刘姥姥是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红楼梦》里的人物,王板儿的姥姥。她曾三进荣国府,给沉闷没生气的朱门带来些许的欢声笑语。刘姥姥这个艺术形象塑造得非常成功,她善良正直,聪明能干,明事理,重情义,有着坚韧不拔的毅力。这个老太太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5,红楼梦书里刘姥姥进大观园是第几回
刘姥姥进大观园是红楼梦的第四十回,回目是: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在四十回中,贾母王夫人商议给史湘云还席。李纨准备游园东西,刘姥姥上大观楼缀锦阁观看了一番。贾母拣大红菊花簪于头上,凤姐给刘姥姥插了一头菊花。刘姥姥夸大观园竟比画儿还强十倍,贾母叫惜春画大观园。刘姥姥夸惜春能干。 贾母领刘姥姥先来潇湘馆,刘姥姥误认为是公子书房。来到蘅芜苑,贾母夸宝钗太老实,要为宝钗收拾房子,叫鸳鸯取东西来放。在藕香榭吃酒行令。刘姥姥欲退席回家而不得。黛玉行令时无意说“牡丹亭”、“西湘记”中两句词曲。 扩展资料: 刘姥姥是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红楼梦》里的人物,王板儿的姥姥。她曾三进荣国府,给沉闷没生气的朱门带来些许的欢声笑语。刘姥姥这个艺术形象塑造得非常成功,她善良正直,聪明能干,明事理,重情义,有着坚韧不拔的毅力。这个老太太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刘姥姥她见证了贾府兴衰荣辱的全过程:前八十回,一进为求帮助,她小心谨慎,奉承周瑞家的,又奉承王熙凤,希望能够得到救济;二进是报恩,她带着劳动人民的质朴作为,被林黛玉戏称是母蝗虫,薛宝钗等也是哄堂大笑夸她诙谐的好,突出了林黛玉等人的不知劳动人民的辛酸艰苦;续书后四十回的三进,则是映照了金陵十二钗之一巧姐的判词“余留庆”,是为了还王熙凤的恩情救助她的女儿巧姐儿。 《红楼梦》里面有三条主线:一是宝黛钗爱情线,二是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和整个社会的没落线,三是大观园盛衰线。除了这三条主线以外,还有很多副线,其中有一条副线的主要人物就是刘姥姥,由她的活动来引出贾府的一系列事件,特别是要引出王熙凤。 这样写有三个原因。第一,刘姥姥家跟王夫人有点瓜葛,所以刘姥姥才进得府去,说得上话,才能把那些事给引出来。第二,刘姥姥是个局外人,所以她看什么都很新奇,那么通过刘姥姥的眼光就把荣国府的情况很自然地介绍出来了。第三,刘姥姥是个农妇,所以她就可以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陪衬作用,她陪衬贾府上下的好心善意和势利取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姥姥进大观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姥姥
6,红楼梦中刘姥姥三进大观园分别是书中哪几回?
一,一进大观园在第6回。 刘姥姥头一回带着板儿来,那时候她畏畏缩缩,未语脸先红,臊眉耷眼处处表现不好意思。第一次的刘姥姥有自尊心,有脸有皮,但迫于生计压力不得不攀上贾府这门亲。 二,二进大观园主要集中在第40回,其中39回的后半与41回的前半也有所涉及。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投了贾母的缘登堂入室做了贾母的座上宾。贾母为她在大观园举行宴会。刘姥姥大开眼界,最后走时,也赚得盆满钵满。但在这中间也受尽了王熙凤等人对她的各种耍弄。只因贾母在旁边,也无伤大雅,看出贾母爱热闹,强撑着奉承。 三,三进大观园在第113回。 因听说贾府抄家,着实忧心又因贾母噩耗传来,刘姥姥悲痛欲绝,次日天没亮就赶着进城来了。探望凤姐受托照顾巧姐。 扩展资料: 刘姥姥是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红楼梦》里的人物,王板儿的姥姥。她曾三进荣国府,给沉闷没生气的朱门带来些许的欢声笑语。 刘姥姥这个艺术形象塑造得非常成功,她善良正直,聪明能干,明事理,重情义,有着坚韧不拔的毅力。这个老太太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在大观园的几件事中,可以看出刘姥姥的乐观开朗,聪慧有趣,面对贾母及众多奶奶,小姐们的捉弄,她故意配合着极力演出,尤其是配合鸳鸯,王熙凤和平儿让贾母开心,游园时,大家给她一个老太婆带满了各色的鲜花,还开心的说:“我这头不知道修了什么福,今个儿体面起来了”。 吃饭时,王熙凤故意用镶金象沉甸甸的筷子给她夹鸽子蛋,故意说。“这里的鸡真俊,下得蛋也小巧,怪俊的”在此,能看得出刘姥姥的气度,人情及达练,试问乡下人怎么不知道是鸽子蛋呢? 她是在可以讨大家开心,刘姥姥的气度,聪明睿智,世事洞明,豁达开朗,满足了贾母的虚荣心及优越感 。后来在贾府没落时又不惜全力相助,更是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