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曹操诸葛亮歇后语

诸葛亮用空城计 -- 不得己
·诸葛亮吊孝 -- 装模作样
·诸葛亮征孟获 -- 收收放放
·诸葛亮弹琴 - -计上心来
·诸葛亮的鹅毛扇 - -神妙莫测
·诸葛亮三气周瑜 - -略使小技
·诸葛亮草船借箭 -- 用的是疑兵计
·诸葛亮挥泪斩马谩 -- 顾全大局
·诸葛亮吊孝 -- 不是真心
·诸葛亮唱空城计- - 急办法
·诸葛亮要丑奏 -- 为事业着想
·诸葛亮招亲 -- 才重于貌
·诸葛亮草舶借箭 -- 有把握
·诸葛亮借箭 -- 有借无还
·诸葛亮用兵 --神出鬼没
·诸葛亮的锦羹 -- 神机妙算
·诸葛亮当军师 -- 办法多
·诸葛亮隆中对策 -- 有先见之明
·曹操诸葛亮 -- 脾气不一样(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
·跟诸葛亮学本事 -- 能掐会算
·孔明会李逵 -- 有敢想的,有敢干的
·孔明加子龙 -- 智勇双全
·孔明夸诸葛 -- 自夸
·刘备对孔明 -- 言听计从
·鲁肃服孔明 -- 五体投地
·战地诸葛亮会 -- 集思广益
·诸葛亮草船借箭 -- 有借无还
·诸葛亮放孟获 -- 欲擒故纵
·诸葛亮焚香操琴 -- 故弄玄虚
·诸葛亮开口 - -尽是计谋
·诸葛亮弹琴退仲达 -- 临危不乱
·诸葛亮用空城计 -- 迫不得己
·诸葛亮战群儒 -- 全凭一张嘴;全仗嘴
·诸葛亮治蜀 -- 顺应民心
·诸葛亮皱眉头 -- 计上心来;计上心头
2,诸葛亮哭周瑜歇后语
1、诸葛亮哭周瑜----假戏真做。
2、故事简介
据《三国演义》记载:周瑜临死前仰天长叹曰:“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寿三十六岁。后人有诗叹曰:“赤壁遗雄烈,青年有俊声。弦歌知雅意,杯酒谢良朋。曾谒三千斛,常驱十万兵。巴丘终命处,凭吊欲伤情。”
周瑜死后,诸葛亮对刘备说:“亮观天象,将星聚于东方。亮当以吊丧为由,往江东走一遭,就寻闲士佐助主公。”玄德曰:“只恐吴中将士加害于先生。”孔明曰:“瑜在之日,亮犹不惧;今瑜已死,又何患乎?”乃与赵云引五百军,具祭礼,下船赶巴丘吊丧。
3、启示
孔明过江吊丧活动达到了三个目的。
一是显示了才华。很自然地表达了哀悼之情,祭文言词华丽,描述准确,表达到位,在东吴君臣面前充分展示了蜀相的学富五车和文韬武略。
二是展示了人格。在诸葛亮祭拜后,众将相谓曰:“人尽道公瑾与孔明不睦,今观其祭奠之情,人皆虚言也。”鲁肃见诸葛亮如此悲切,亦为感伤,自思曰:“孔明自是多情,乃公瑾量窄,自取死耳。”可见,孔明是大获全胜。
三是消除隔阂。本来周瑜被诸葛亮气死,这是吴国上下人所共知的事实,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为证!此时,东吴人对诸葛亮及刘备西蜀绝没有好感,甚至周瑜部下有杀诸葛亮为公瑾报仇的情绪。通过声泪俱下的哭诉和对亡人的不凡事迹列举评价,诸葛亮实现了化解仇恨、消除隔阂、继续联吴抗曹的目的。
3,诸葛亮哭周瑜——( )
诸葛亮哭周瑜——(假戏真做)
诸葛亮和周瑜,两个棋逢对手将遇良才,确有猩猩相惜之情。
周瑜病中说过一句话:天下唯有孔明知我琴中寓意
诸葛亮自己也说:公瑾死后,再无知音。
虽然两人各为其主,但是其实英雄心相通。
诸葛亮哭周瑜好像是作假,但其内心却是真正地对失去盖世英豪表示痛心。
另外,为了吴蜀两国的联盟,诸葛亮必须对对方的高级军事将领的死亡表示哀悼。哀悼的程度越高,对双方联盟的稳固就越有利。
4,“诸葛亮哭周瑜一一假戏真做”的意思?
一:歇后语,意思就是“假戏真做”。 二:部分语文课本的标准答案而已,所谓的歇后语越来越多,出来的莫名其妙,而且答案也不一定是固定的。例如:在合肥,是“草船借箭——有借无还”,还可以说是:”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草船借箭——巧用天时”、’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草船借箭——神机妙算”。当然,前面要加个主语:诸葛亮或者孔明。 可以看出来这是小学识字课本,重点在让孩子更有效率识字学故事,用歇后语小孩很容易记住。 三:意思就是:诸葛亮知道周瑜被自己气死,但还是要跑到吴国“假”装哀悼,但装的像“真”的,这样可以消除吴国对蜀的仇恨,也就是假戏真做。 四:下面是标准答案的繁长的书面解释: ……“据《三国演义》记载:周瑜临死前仰天长叹曰:“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寿三十六岁。后人有诗叹曰:“赤壁遗雄烈,青年有俊声。弦歌知雅意,杯酒谢良朋。曾谒三千斛,常驱十万兵。巴丘终命处,凭吊欲伤情。” 周瑜死后,诸葛亮对刘备说:“亮观天象,将星聚于东方。亮当以吊丧为由,往江东走一遭,就寻闲士佐助主公。”玄德曰:“只恐吴中将士加害于先生。”孔明曰:“瑜在之日,亮犹不惧;今瑜已死,又何患乎?”乃与赵云引五百军,具祭礼,下船赶巴丘吊丧。 孔明过江吊丧活动达到了三个目的。 一是显示了才华。很自然地表达了哀悼之情,祭文言词华丽,描述准确,表达到位,在东吴君臣面前充分展示了蜀相的学富五车和文韬武略。 二是展示了人格。在诸葛亮祭拜后,众将相谓曰:“人尽道公瑾与孔明不睦,今观其祭奠之情,人皆虚言也。”鲁肃见诸葛亮如此悲切,亦为感伤,自思曰:“孔明自是多情,乃公瑾量窄,自取死耳。”可见,孔明是大获全胜。 三是消除隔阂。本来周瑜被诸葛亮气死,这是吴国上下人所共知的事实,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为证!此时,东吴人对诸葛亮及刘备西蜀绝没有好感,甚至周瑜部下有杀诸葛亮为公瑾报仇的情绪。通过声泪俱下的哭诉和对亡人的不凡事迹列举评价,诸葛亮实现了化解仇恨、消除隔阂、继续联吴抗曹的目的。”…… 五:也就是说,答案就是“诸葛亮哭周瑜一一假戏真做”,就好比“猫哭耗子——假慈悲”,都是书面固定答案,这个真没有什么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