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猫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编程猫 > 知识 > 正文
同样都是儿子,为何朱元璋对朱标的偏爱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同样都是儿子,为何朱元璋对朱标的偏爱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提示:

同样都是儿子,为何朱元璋对朱标的偏爱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朱标被称为历史上最强大的王子。这并不是夸大其词。朱元璋在洪武十年特别下令:所有政务都要事先报告给太子,然后再报告给自己。而且朱元璋还鼓励朱标参与处理政务。每天,朱标和大臣们开会讨论国事,各衙门的事务也都交给朱标审查处理可以说,其他皇帝是怕太子手中的权力太大,而朱元璋是怕朱标手中的权力太小,无法行使。朱标(1355--1392),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长子,母亲是朱元璋的原配夫人马皇后。应该说,朱标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虽然他的父亲朱元璋在他出生时还处于创业(抢占地盘)的阶段,但毕竟算是太子,加上长子。从他出生的那一刻起,他就成为将来继承父亲基业的最佳人选。 对于自己的继承人,朱元璋非常重视,对朱标寄予厚望,倾力培养。早在他被称为武王时,朱标就被确立为太子的儿子。明朝建立后,他立即将朱标立为太子,并配备了一线豪华名师进行重点培养。文友宋濂、李善长等,武友徐达、常遇春等,我都有时间,并亲自授课。在洪武中后期,甚至很大一部分政务都直接交给朱标决策。以上这些都充分显示了朱元璋对朱标的重视和厚望。显然,这些表现并不是宠爱,而是为了创造一个好的继承人的努力。朱元璋与中国历史上其他开国皇帝不同,他的起点是最低的。家里的亲戚基本上都去世了,他自己也沦为乞丐。最后,汤和写给他的信被别人发现,被迫加入了起义军。 所以,朱元璋的起点最低,刘邦怎么说也是个亭长。朱元璋是以碗为起点的。这样起家的朱元璋,有两个特点,一是非常自信,二是重视家庭亲情朱元璋之所以非常自信,是因为他的起点很低,从一无所有到坐拥天下,他是前所未有的,他有自信的资本。不管是他的对手还是他的将领,他都认为自己可以控制。(后期杀英雄的主要原因是怕他的后代不能控制)。) 还有没有像洪武四大案那样敢于同时对付这么多大臣的皇帝?我恐怕不敢,但朱元璋敢。

朱标当太子时,多次与朱元璋产生争执,为何朱元璋没想过废了他?
提示:

朱标当太子时,多次与朱元璋产生争执,为何朱元璋没想过废了他?

在古代,一旦某位皇子被立为太子,就成为未来皇位的唯一合法继承人,如果不出现意外,只要皇帝驾崩,皇位非太子莫属,谁也不敢、也没权利反对。但是,即使当上太子,也不能高枕无忧,假如皇帝不开心,或者觉得太子能力有限,又或者太子的势力威胁到皇帝,分分钟就能将太子废掉,然后改立他人,因为皇帝手中握着生杀大权,除非太子有绝对实力跟皇帝抗衡。 历史上废掉太子的情况屡见不鲜,几乎每个朝代都有。西汉初年,刘盈以嫡长子的身份被立为太子,天性仁慈没有过失,却被汉高祖刘邦认为软弱无能,刘邦想废掉刘盈,让戚夫人所生的皇子刘如意做太子,并针对此事询问大臣们的意见。幸亏吕后精明,在张良的指点下请来商山四皓支持刘盈,才打消刘邦的心思。 汉景帝时期,本来已立长子刘荣为太子,后来却改立刘彻,即之后的汉武帝。隋唐时期太子被废的事情也经常出现,隋文帝杨坚,废掉太子杨勇,杨广才得以坐上太子的位置;唐太宗李世民,原本非常看好长子李承乾,对他寄予厚望,并立之为太子,可惜李承乾太过心急,竟然起兵谋反,纯属自寻死路,结果兵败直接被废为庶人。 清朝康熙年间,胤礽一岁就被立为太子,是最受宠的皇子,没有之一。不管是文武大臣,还是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等皇子,都认为胤礽肯定是未来的皇帝。然而,康熙最后还是把胤礽废了,其中缘由很复杂,在此不做详细讨论。 从众多太子被废的事件中可以总结一个规律,凡事三思而后行,尽力做到让皇帝满意,无论皇帝对与错,千万不能跟他唱反调,否则很有可能被猜忌,导致位子不保,但凡事都有例外。明朝初年,朱标当太子时,多次与父亲朱元璋产生争执,甚至敢顶撞朱元璋,为何朱元璋从没想过把他废掉呢?笔者认为有两个原因。 一、事出有因,朱标性格仁慈宽厚,朱元璋理解儿子的做法 《明史》记载:“秦、周诸王数有过,辄调护之,得返国。有告晋王异谋者,太子为涕泣请,帝乃感悟。”意思是说,每当兄弟犯错,朱标都会替他们求情,劝父亲朱元璋不要生气,毕竟是一家人,哪怕藩王被举报谋反,这可是死罪,朱标也会不顾一切帮弟弟。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其实朱元璋也不忍心惩罚犯错的儿子,而朱标站出来替他们求情,说明他宅心仁厚,懂得袒护兄弟。皇帝最担心死后儿子们为了权势互相残杀,朱元璋自然也不例外,而太子朱标的做法,不仅让他甚是理解,同时也让朱元璋感到无比欣慰。 另外,在朱元璋打算杀大臣宋濂时,朱标极力反对,力保宋濂不死。这件事情上,朱元璋依旧没有怪朱标,最终放过宋濂,因为宋濂本身没有问题,况且他是朱标的老师,于情于理,朱标都应该出手相助,朱元璋虽然读书不多,却明白尊师重道的道理。 二、朱标德才兼备,每次都占理,朱元璋虽然当时很生气,却从未真正责怪过儿子 有一年,孙贵妃病逝,她是朱元璋最宠爱的妃子之一,朱元璋就让朱标服齐衰杖期,这并不符合传统的礼制,朱标果断拒绝,丝毫不给父亲面子。朱元璋气得不行,甚至提剑追着儿子打,不过后来他想通了,这件事朱标没有错,是自己太执拗。 另外,在诛杀功臣的事情上,谁都不敢劝说朱元璋,但太子朱标却直言不讳:“陛下杀人过滥,恐伤和气。”朱元璋告诉太子:我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帮你铲除威胁,你竟然还反对我。朱标根本不吃这一套,反而怒怼道:“上有尧舜之君,下有尧舜之民。”暗指朱元璋不是尧舜那样的明君。 这可把朱元璋气坏了,恨不得把儿子暴打一顿。纵然如此,朱元璋很快就消气了,如果换成别的皇帝,十有八九会废掉太子朱标。朱标拥有明君的气质,可惜英年早逝,要不然肯定是一位不错的皇帝,成就未必比明成祖朱棣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