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批判的目的不在于什么而在于确保研究经得起严格的检验
学术批判的目的不在于人身攻击,而在于确保研究经得起严格的检验。 概念及定义: “学术批判”,又称为“学术批判”,英文称呼为“academiccriticism”,指遵循一定学术规范,分析、议论研究成果的得与失、长处与不足。简单来说,就是以学术问题为对象,不同观点间的讨论、商榷、评析、赞同、表扬、批评与反批评。 构成要素: 从本质上来看,学术批判是一种学术评价活动,是批判主体之间围绕某一理论观点、学术思想或研究方法而展开的互动性质疑或辩论行为。 在此行为过程中,批判主体会采取各种方法来概括、诠释及捍卫自身观点,并与其他批判主体进行观点上的交锋。因此,学术批判主体、学术批判对象与学术批判方法就是构成学术批判活动的三大要素。 学术批判主体的主要代表为相关学术领域的批评家、学者等等,学术批判对象的主要代表为学术著作、理论观点等等,学术批判方法则是学术批判主体思维逻辑、认知准则的呈现。 基本类型: 1. 书评式批判书评式批判围绕的对象是学术著作,涉及到的观点内容繁多、思维逻辑和结构框架都较为完整,因此对学术批判者的综合素质要求颇高。 要想完成一份高质量的批判性书评,学术批判主体不仅应该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还要对相关学术著作的内容有透彻的了解,更要清晰、有条理地分析著作的优缺点,从中探寻具有拓展性研究价值的问题,并将此作为自身观点的有力依托。 2. 切磋争鸣式批判切磋争鸣式批判是学术批判的重心所在,指的是学术批判主体通过对学术流派、作品和观点的批评、讨论、商榷、回应、争鸣,与其他批判主体在一定范围的学术领域内进行思维观点上的正向切磋,在共同撞击中迸发思想火花,提炼思想精华,共同推动学术发展。 3. 打假式批判打假式批判所针对的往往是负面因素较多的批判对象,对其思维观点、产生途径等方面因素进行“打假”,侧重点是揭示科学研究中的故意越轨行为。 具体来说,打假式批判指的是通过揭露某学术成果的粗制滥造、抄袭剽窃或假冒伪劣等严肃问题,尽可能净化学术领域的“灰色地带”,并警示学术腐败的丑陋性及危害性,阻止学术道德进一步滑坡。 在进行“打假”时,批判主体首先需要对批判对象的多方面特征有足够的敏锐度,也要收集足够的支撑材料,更要准确、全面且逻辑清晰地将其负面问题阐释出来。
艺术批评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技术上的。这里面应该有两方面内容。 其一是看这个作品有没有表达好作者的原意,受众是否容易对其产生歪曲。这里有几点问题要特别注意。首先,对艺术品的赏欣往往也要涉及到其产生的历史背景人文环境等。 上述的批评应该是放在正确的背景下进行的,否则批评本身就是对艺术品的歪曲。其次,艺术品所表达的主观世界往往是不具体的,但并不代表它不确切。 其二就是艺术品形式美的问题,成功的技术手段创造了艺术品的形式美。而艺术品的思想美往往依附于这种形式来表达,是这两者的中介,它既承载了思想又吸引了受众。 第二个原则是意识上的。即看这个作品想要表达的主观世界本身好不好。这里的批评其实也是批评中最重要的一环。有的人认为思想的好坏缺乏标准,无从判断,甚至有人认为只要不违反法律,所有的思想都应该是平等的,根本就没有好坏之分。 扩展资料: 艺术理论不仅是一套概念和术语。要根据人们对艺术的感受、思考和以往所有的框架,提出问题。只有问题才能把批评引向深处,才能揭示出作品可能具有的价值。 真正优秀的、中国自己的当代艺术作品,能立足于世界艺术之林而毫无愧色的作品,它一定是和中国当代艺术批评一同成长的。如果没有中国自己一流的艺术批评家,坦率地说,一流的艺术也不可能出现——有了也不可能被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