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的感叹号怎么用
英语中的感叹号和汉语中的感叹号用法一样,一般用于感叹和惊叹的句子中。 1.感叹号的形式为“!”。 2.感叹句末尾的停顿,用叹号。 3.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用叹号。 4.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也用叹号。 在电脑键盘上英文输入状态下按Shift+1即可打出英文感叹号。“!”的符号相信源自拉丁语io,意即喜悦的表达。它可能是由两个字母拼成一个的单音,或字母i放在句号之上而成。 感叹号,为标点符号的一种,又称惊叹号、叹号,用于句子结尾,表示惊讶。主要用在感叹句的句末,表示强烈的感情。感叹句是以抒发感情为主的句子,它所表示的感情有赞颂、喜悦、愤怒、叹息、惊讶,伤悼等。凡表达强烈感情的句子,句末都要用感叹号。 扩展资料: 叹号是14世纪下半期意大利人文主义学者的创造。在现存的文献中最早的叹号见于佛罗伦萨城邦执政官、作家科卢特乔·萨卢塔蒂的拉丁文著作《论法律和医学之高尚》1399年抄本。德国刊印的书籍在16世纪开始使用叹号。英语的叹号出现于17世纪初。 莎士比亚在1610~1611年写成的《冬天的故事》(The Winter’s Tale)把“叹号”称为note of admiration(赞叹符)。与莎士比亚同时代的剧作家本·琼森说叹号在句子“带赞叹”的口气说出时使用。1657年英语叹号开始使用现代名称exclamation mark。 西方标点源于古希腊。林著说,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铭文,用词连写,只是偶尔用直行的二连点和三连点分隔词句。大学者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在《修辞学》中提到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前540~前470年)的著作因为连写难以断句。 林著指出西方新式标点系统的奠基人是意大利语法学家和出版家A.马努提乌斯(约1450~1515年)。他以语法原则取代诵读原则制定五种印刷标点:逗号(,)、分号(;)、冒号(:)、句号(.)和问号(?)。 他的家族在百年间出书近千种,行销欧洲各地,这几种基本标点为各语种普遍采用。欧洲各语种也逐渐形成自己的标点体系,英语标点是在18世纪晚期才完备的。 几千年来,汉语和西方一些语种的标点符号的发展和变化是有很大差异的,从宏观上考虑,也有相似的前进轨迹。那就是由字、词、句的连写,而逐步采用标点或非标点的方式断词断句。 由不同地域、不同见解、不同学派采用不同的标点符号,逐步舍异求同,而在一个语种内采取统一或基本统一的标点符号体系。 西方的标点符号在16世纪主要有朗诵学派和句法学派两个学派,主要是由古典时期希腊文和拉丁文演变而来,在17世纪后进入稳定阶段。俄文的标点是依希腊文而来,到了18世纪采用西欧的标点方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标点符号(发展历史)
感叹号的英文
感叹号的英文是exclamation point。 扩展知识: 叹号(!,也称为感叹号或惊叹号)用于句子结尾,表示惊叹、感叹或号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标点符号用法》中也指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用叹号。”“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叹号。”“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也用叹号。” 一般认为“!”这一符号源自欧洲中世纪,于印刷术之前的专职工作[复写员],专为私人或公共事务手工抄写文件,用于标注惊喜和喜悦的句尾[io],拉丁语的“io”原意为[万岁]欢呼的意思。在时间的演变下i停留在o的上方,成为现使用的叹号。 如同在西班牙文中尾端有“?”的句首需要加“¿”,在西班牙文中尾端有“!”的句子前面也必须有倒置的变体,例:¡OK! 叹号(!)可与问号(?)结合成疑问叹号(‽,或?!)。 过量使用叹号,就如过分的情感,文学上会视为恶劣。在广告中,经常会使用叹号以吸引人的注意,有些牌子或书籍名称甚至本身有附有叹号,如Yahoo!、《萝球社!》等。在数学上,!是阶乘的符号。 对于所有正整数n,{\displaystyle n!=1\times2\times3\times...\times n};而规定0!=1。一些编程语言使用“!=”表示不等于。这时叹号称为“bang”或“shriek”。 在Geek Code,“!”表示该名极客不想回答相关范畴的事。在国际象棋的棋谱中,“!”表示一步好棋,“!!”表示极妙之着。世界上有部分于地名中夹带叹号的案例,如英国德文郡的“韦斯特沃德霍!”和加拿大魁北克省的“圣路易士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