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猫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编程猫 > 知识 > 正文
“BMW中国文化之旅”非遗保护创新成果展在京开幕
“BMW中国文化之旅”非遗保护创新成果展在京开幕
提示:

“BMW中国文化之旅”非遗保护创新成果展在京开幕

易车讯 2月24日,“BMW中国文化之旅”非遗保护创新成果展在中国科学技术馆正式开展。该展览由中国科技馆、宝马中国、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联合主办,将于2月24日起在中国科学技术馆面向公众开放。宝马集团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致力于实现电动化、数字化、循环永续的未来。宝马集团相信:可持续发展不仅意味着绿色低碳,更关乎人与社会。“BMW中国文化之旅” 非遗保护创新成果展以切实的创新社会成果,以实际行动祝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发布20周年。  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戴鹤轩博士表示:“宝马集团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致力于实现电动化、数字化、循环永续的未来。我们相信‘无责任,不豪华’。‘豪华’品牌应以可持续发展视野对经济、社会与环境负责。可持续发展不仅意味着绿色低碳,更关乎人与社会。此次展览呈现了宝马17年来与合作伙伴共同致力于保护非遗文化的社会成果,以文化保护助力可持续发展,完美诠释了宝马集团全面的可持续发展观。”  宝马集团相信:可持续发展不仅意味着绿色低碳,更关乎人与社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 指出:可持续发展目标(Social Development Goals, 简称SDG)以经济、社会和环境为三大支柱目标,文化是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核心,并对三个支柱目标都横向做出重要贡献。唯有将文化置于发展政策的核心,才能确保以人为本,包容且公平的发展。  宝马集团的可持续发展观,不仅体现在核心业务方面,致力于实现电动化、数字化、循环永续的未来,更体现在对人、社会与环境的高度协同可持续发展。宝马2007年在中国发起“BMW中国文化之旅”的企业社会责任项目,宗旨在于保护中国非遗文化。17年来,“BMW中国文化之旅”对90项亟待保护的非遗项目和研究课题进行了总计超过2500万元的捐助,资助并赋能培训近千位非遗传承人,影响并带动近1.6亿人次加入非遗传承与保护行列。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代表夏泽翰教授在开幕式的视频致辞中表示:“在我们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强大能量时,我们必须牢记,它不仅是自豪感和灵感的源泉,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促进社会融合的有力手段。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认同,是我们建立一个基于对话、尊重和人类尊严的更美好世界的有力工具。2023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颁布20周年,我们欢迎各界伙伴与我们共同庆祝这一重要的年份,持续为非遗保护做出贡献。此次由宝马中国与中国科技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联合举办的非遗保护创新成果展正是推进非遗保护工作的典范案例。”  有“味道”的非遗展,循环经济理念与“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古今呼应  “中华文明历来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本次展览,将宝马集团可持续发展理念中“循环永续”的不懈追求也贯彻实施在展览中。在策展之初就将循环利用的理念融入展览设计,30%的展览材料中使用了可回收的纸质展具,加上其它展具,共75%的布展材料实现可回收利用。  中国源远流长的非遗传统技艺,取材于当地、尊重自然、物尽其用的优良传统,深刻体现了中华文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学,与当代的“从摇篮到摇篮”的循环经济理念,实现了跨越时空的古今对话。  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李薇与白族扎染技艺非遗传承人段袁共创的《乐山水》系列作品,以板蓝根、植物蓝草等为原料染色,以黄豆粉、石灰粉为染浆,以扎染、吊染的方式记录手作与自然的融合。同时,该系列作品以中国山水意境布局,在材料的自然晕染线条变幻中营造出中国山水印象。  成果展还首次将“有味道的非遗”设计带入科技殿堂。利用“嗅觉设计”方法,以海南非遗作品与当地的人文与自然环境为灵感,提取出海边的风、椰香、蓼蓝染料等6种气味融入到展览中,通过嗅觉设计装置提供给观众可闻、可观、可触的交互体验装置,带领观众打造层次丰富的沉浸式体验,将参观者带至非遗技艺诞生的原生态自然环境之中,令观众心领神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和谐共生之美。  文化、艺术与科学融合,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创造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文化遗产(无论是物质或非物质的)和创造力都是需要受保护和用心管理的资源。如果以文化为优先的举措能够成功介入,那么,创造力和文化对于这些目标的实现便具有驱动和赋能的作用。  文化、艺术与科学三位一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此次创新成果展上,以“文化、艺术与科学的融合”为主题的创新发展论坛,汇聚了国内相关领域的多位著名专家学者,他们与非遗传承人深度探讨了文化遗产和创造力如何助力可持续发展,通过跨界碰撞,打破非遗保护的边际,为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创造更多可能,以创新探索守护非遗文化。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兼中国科技馆馆长殷皓先生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科技馆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平台,是普及科学、文化的重要阵地,承担着提升公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使命。此次展览创新性地将艺术、文化与科学有机融合,为传统文化的科普教育提供了全新思路,为更好地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做出了实践范例。”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马赛教授表示:“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多年来,我们与宝马不断深化合作,探索非遗传承、保护、发展的创新路径与创新模式,持续为‘非遗走进现代生活’贡献力量。未来,双方将继续发挥各自优势,为文化传承与保护引入更多艺术与科学力量,融合创新,进一步推动文化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此次成果展上,宝马携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联合打造的“华彩辉耀典藏版”7系完美地诠释了“艺术与科学融合、西方美学与东方美学融合”的境界。该车以“超以象外,大美无形”为设计原理,以“和谐”为核心价值观。整车设计灵感取自中华传统美学,以“山水云”纹为设计元素,打造出中国人历来心所悦之的山水意境,尽显“和谐致雅”的东方美学价值观。同时选取汉代玉环纹样、霁蓝瓷、降真香等中国文化象征元素,并结合刺绣、大漆、螺钿等巧夺天工的制作技艺,用创新思维展现出宝马对于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更为“非遗走进现代生活”创造了一个可供借鉴的经典案例,是东西方文化“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成功典范,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经典案例。  2016年,宝马携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创新基地”,以赋能思维帮助非遗传承人设计开发非遗文创品。六年来,宝马与清华美院一起,共同举办了6场社会创新成果展、超过20场研讨会,惠及来自全国各地的近500名非遗传承人;在创新基地为来自四川、湖南、青海玉树、海南、辽宁、湖北及云南等地的非遗传承人开展了量身定制的培训计划,并组织了“一对一”的创新赋能工作。  秉持“家在中国”的理念,宝马集团在中国持续为客户、为当地社会、为中国汽车工业创造价值,驱动共同发展。密切关注并深刻理解中国政府及社会关注的社会议题,宝马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聚焦“文化保护”、“环境保护”等中国社会战略议题,以创新思维及行动,广泛带动利益相关方参与,通过“BMW中国文化之旅”、“BMW美丽家园行动”等项目,持续贡献于中国社会的高质量发展,积极践行“家在中国”理念。

2019“BMW中国文化之旅”非遗保护创新成果展在京开幕
提示:

2019“BMW中国文化之旅”非遗保护创新成果展在京开幕

易车北京报道 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BMW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创新基地,与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2019“BMW中国文化之旅”非遗保护创新成果展在北京798艺术中心开幕。 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兼CEO魏岚德博士(Dr.johann Wieland)在2019“BMW中国文化之旅”非遗保护创新成果展开幕式致辞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魏岚德博士(Dr. Johann Wieland)在2019“BMW中国文化之旅”非遗保护创新成果展开幕式上致辞 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魏岚德博士(Dr. Johann Wieland)表示:“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理念的指导下,我们与清华美院建立的创新基地三年来硕果累累。我们为创新基地为非遗传承人以及非遗保护做出的开创性、引领行业的杰出贡献骄傲与自豪。创新基地的探索完美阐释了BMW战略型企业社会责任以‘赋能’为手段,以‘创造共享价值’为目标的理念。自‘BMW中国文化之旅’项目发起以来,我们始终致力于发挥BMW的品牌影响力,嫁接‘联结’利益相关方和本土社会的桥梁。”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马赛教授本次展览历时三天,2019“BMW中国文化之旅”非遗保护创新成果展从11月14日至16日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该展览邀请了由创新基地历年来培养的17位非遗传承人,展示了近250件以“非遗走入现代生活”为理念指导设计开发的非遗文创品,包括蓝印花布、湘绣、彝族服饰等。 成果展还展示了宝马 7系华彩辉耀典藏版。该车由宝马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教授领衔的清华美院设计团队合作,研发历时12个月,继2019年成都车展发布后,首次亮相北京。该车以中华传统美学中对“奢华”的理解与运用,将宝马精湛百年造车技艺与中国传统文化象征元素相融合,在豪华品牌宝马的旗舰车型中,完美诠释了“东方大美,近雅唯和,臻于至善”的中华美学思想,是新时代美学价值的典范。 整车设计选取汉代玉环纹样、霁蓝瓷、降真香等中国文化象征元素,并结合刺绣、大漆、螺钿等巧夺天工的制作技艺,用创新思维展现出宝马对于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新宝马 7系华彩辉耀典藏版是东西方文化互融共生的典型代表,是宝马向中国文化致敬的一种独特方式。正如鲁晓波教授指出的,“我们并非在复制过去,而是用创新的思想,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艺术与科学、以及艺术本身各种形式的融合中,寻求和谐与统一。”在为社会各界展示“非遗走进现代生活”的创新思维的同时,该车的开发思路体完美体现了BMW与利益相关方“创造共享价值”的企业社会责任理念。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张雷教授带领清华美院设计团队介绍新宝马 7系华彩辉耀典藏版设计理念及工艺今年,基于宝马与清华美院前三年合作的成功经验,创新基地全新升级。在“BMW中国文化之旅”海南探访活动中,共有5位非遗传承人成功选入创新基地,清华美院的教授将作为设计师,携手传承人以“研培+艺术设计+产业”有机结合的方式,推动非遗的创新性转化与发展。目前,5位非遗传承人已顺利完成在创新基地的研修课程,将与设计师共同设计并开发具有市场需求的非遗文创产品,预计于2020年3月面向社会发布。 新宝马 7系华彩辉耀典藏版同时,“BMW中国文化之旅”携手知名旅游网站马蜂窝,连续四年推出以非遗为主题的旅游攻略,继续探索“非遗+旅游”的跨界融合。今年,继成功推出四川、湖南和玉树三个目的地的非遗主题旅游攻略后,《BMW中国文化之旅海南旅游攻略》正式上线。

展望2025,宝马集团以中国为家升级中国战略
提示:

展望2025,宝马集团以中国为家升级中国战略

2021年12月16日,宝马举办2022年“迎新年线上年会”,以“家在中国”这一感性主题描述了企业的中国战略升级:将企业战略与中国发展目标保持协同,秉持“中国优先”原则,在新产品开发中优先考虑中国市场的需求,不断强化与中国伙伴的共创共赢。展望2025,宝马集团将在中国加速推进电动化、数字化和可持续发展,与中国保持同频共进。   宝马集团全球财务董事彼得博士说:“每次来到这个伟大的国家,我都感觉像是回家,因为这里充满活力,还有无数家人般的伙伴。我们相信,中国的动向将引领世界的方向。这里有推进转型的理想环境和优秀伙伴,宝马集团将坚定地与中国同行。” 他还宣布:“2022年,宝马集团将在沈阳和张家港迎来三座全新或升级的新工厂开业,并在沈阳投产第二款BMW 纯电动车——纯电动3系,进一步提升中国作为宝马集团全球三大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之一的地位。”   宝马集团的中国战略升级可以用一串“简单”的数字来描述:“1”是指“中国优先”原则(China First);“2”是指BMW和MINI两个品牌都要扎根中国;“3”是指沿着电动化、数字化和可持续三个方向坚定转型;“4”是在北京、上海、沈阳和南京的四个研发和数字化基地;“5”是指2022年将为中国客户呈现的5款BMW纯电动车型;“2025”代表即将在2025年到来的“新世代”车型;“2亿”和“1.5”分别代表宝马集团到2030年的减碳目标和对《巴黎协定》1.5度控温目标的承诺。     “家在中国”:宝马贯彻“中国优先”策略,加速推进电动化进程   “中国优先”意味着与全球保持战略协同的同时拥有足够的独立性,以快速应对市场变化,尤其在产品概念阶段就充分考虑中国客户的期望。宝马在燃油车领域的成功已验证这一思路,而在电动化进程中将继续深化“中国优先”策略。   首先,加快在中国的电动化步伐:2021年,BMW iX3在首个完整销售年预计销量可达2万辆。2022年,BMW品牌将为中国用户呈现5款纯电动车型,包括创新BMW iX、创新BMW i4,以及在沈阳生产的纯电动BMW 3系。此外,一款纯电动旗舰车型也将在明年年内亮相。到2023年底,宝马集团将在中国市场提供约13款纯电动产品。   同时,强化与国内优秀电池企业、能源公司和高科技企业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发展绿色电动出行的上下游产业链,并提升自身在电动车研发、生产和服务方面的综合实力。2017年,合资企业华晨宝马在高档汽车品牌中第一个建立动力电池中心,2020年完成二期工程,至今累计生产动力电池超10万台。至2021年底,BMW联网的公共充电桩将达36万根。   再有,持续推进全国销售和服务网络升级。BMW在全国的约600家经销商网点中已有500多家完成BMW i业务认证。2022年,宝马将携手经销商在城市中心试点“BMW i体验店”,呼应中国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新能源、新体验需求。   2025年将是宝马战略转型的重要节点。届时,宝马集团将发布“新世代”车型,具备完全重新设计的IT和软件架构、全新一代高性能电力驱动系统和电池、以及贯穿整个车辆生命周期的全新可持续理念。在“新世代”的开发过程中,中国市场的特定需求仍将被置于首位。到2025年,宝马集团在中国市场销量的四分之一将是纯电动车。   “家在中国”:宝马加入中国创新潮,携手中国伙伴推动数字化创新   宝马集团在中国的数字化创新涵盖研发、生产、车辆智能化和数字化服务等所有相关领域。宝马集团在中国建成了德国之外最大研发和数字化体系,团队人数超过1650人,包括约600名软件开发人员。   成立最早的北京研发中心主要负责车辆工程、测试和认证。上海研发中心侧重于数字产品、软件开发以及与当地数字生态系统和创新圈的联系;上海还有一支BMW Group DesignWorks设计团队,细微体察年轻一代客户的审美和需求。沈阳研发中心专注于本土电动车开发和国产车型量产后的研发工作。   数字化开发方面, 2019年宝马在北京成立了领悦数字公司,专注于创造无缝连接的客户数字旅程。目前,由领悦和宝马研发部门共同开发的My BMW App已经吸引340万注册用户,其中月活用户超140万。同时,为了打通线上线下的用户体验,宝马正在向全国约600家经销商推广“BMW网络领创项目”,通过软硬件升级和数字化转型优化客户的品牌体验。目前已经有超过三分之一的经销商完成了这一升级。   2021年,宝马的创新布局拓展到南京。首先,合资成立了宝马诚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利用中国本土软件力量深耕车载软件开发;同时,宝马又在南京设立领悦南京分公司,旨在为宝马在中国运营企业的生产和服务提供敏捷、高效的IT研发及技术解决服务。此外,宝马集团还积极探索与中国科技公司合作,目前已经和80多家专注车机数字化内容的中国企业签约合作。   在生产领域,华晨宝马的数字化工厂是“工业4.0”科技应用的典范,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下一代生产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全球率先实现5G网络全覆盖。   “家在中国”:宝马坚定支持中国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宝马集团与中国经济共创共赢的典范,华晨宝马沈阳生产基地自2010年以来获得总投资超过730亿元人民币。华晨宝马连续15年成为沈阳最大的纳税企业,仅2020年就纳税380亿元。另一方面,宝马集团在中国拥有约600家经销商和460余家零部件供应商;仅华晨宝马在2020年就从沈阳本地的供应商采购超过330亿元,有力地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宝马集团企业战略的基石,也是宝马与中国大环境协同发展的又一方向。宝马集团坚定支持《巴黎协定》提出的1.5度控温目标,并提出到2030年将平均单车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较2019年降低40%,减少碳排放2亿吨。宝马集团视电动化为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但宝马集团的可持续战略远不止电动车一个方面。实际上,宝马集团关注的是汽车全生命周期的碳减排——从供应链、生产、使用到回收利用缺一不可。   比如,华晨宝马因为在供应链可持续管理方面的成就被联合国全球契约中国网络授予“2020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企业最佳实践奖”,是20家获奖企业中唯一的汽车公司。在生产端,华晨<a class="hidden" href="https://car.yiche.com/bmw/" title="宝马" data-keyType="MasterBrand" data-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