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1,初二物理上册计算题,含答案和解答过程
- 2,一道初二物理题目
- 3,几道初二的物理习题大家帮忙做下
- 4,几道初二物理比例题~速度求~
- 5,初二物理题及答案
- 6,初二物理试题及答案
- 7,初二物理题
- 8,100道初二物理计算题!含答案啊!!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 9,要初二上册物理计算题100道,含解答过程和答案
1,初二物理上册计算题,含答案和解答过程

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朝山崖匀速行驶,在离山崖s1处鸣笛,汽车继续向前行驶,汽车离鸣笛处为s2时,司机刚好听到刚才鸣笛的回声,已知s1:s2=12: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求汽车行驶的速度的大小(在整个过程中,汽车一直在作匀速行驶;回声由山崖反射鸣笛声所形成)解:因为s1:s2=12:1, 所以S1=12S2声音传播的距离: 声= 2S1-S2=2*12S2-S2=23S2, 所用的时间:t=S声/v声=23S2/340 因此车速:V车=S车/t= S2/(23S2/340)=340/23=14.78m/s 答:汽车行驶的速度为14.78m/s 一支队伍长50m,以5m每秒的速度通过一座长100m的桥,从第一人上桥到最后一人离开桥用了多少时间?已知:v=5m/s,S队=50m,S桥=100m求:t解:t=S/v=(S+S)/v=(50m+100m)/5m/s=30s答:从第一人上桥到最后一人离开桥用了30s的时间 甲。乙两地相距162km,汽车以10m/s的速度从甲地出发,行驶了72千米后,接着以45km/s的速度行驶到乙地,求汽车从甲到乙的平均速度已知:S=162km,S1=72km v2=45km/h求:全程的平均速度v解:10m/s=36km/hv=S/t=162/[72/36+(162-72)/45]=162/4=40.5(km/h)答:汽车从甲到乙的平均速度是40.5km/h 一列长200米的火车一54千米/时的速度通过一个长700米的山东需要多少时间? 答 4km/h=15m/st=s/v=(200+700)/15=60s2.蝴蝶飞翔的速度是5米/秒,要非到距出发点0.6千米的花园,它要花多少时间? 答 t=s/v=600/5=120s3.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向形式,甲车速度为10千米/小时,乙车的速度是30千米/小时,乙车发现到追上甲车形式了15千米,求乙车发现甲车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答 设相距X.t=15/10=1.5s30*1.5=10*1.5+X4.甲乙两抵相距7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向乙地开出,速度是15米/秒,一辆自行车同时从乙地出发驶向甲地,他们在离甲地54千米处相遇.求自行车的速度是多少千米/时答 15m/s=54km/ht=54/54=1hv=s/t=(70-54)/1=16m/s5.一艘巡洋舰用70千米/小时的速度追赶在它前面10千米的一艘战斗舰,巡洋舰追了210千米,恰好赶上战斗舰,求战斗舰的速度.答 t=s/v=210/70=3h设速度为V210=3*V+106 用一只玻璃杯、水和天平测定石子密度,实验记录如下:杯子装满水后的总质量m1=200g,放入石子后,杯子、水、石子总质量m2=215g,取出石子后,杯子和水的总质量为m3=190g,求石子密度。 答 m石=m2-m3=215g-190g=25gv石=v水=倒出水的质量/倒出水的密度=200g-190g/1g/cm3=2.5g/cm3 7 甲乙两同学分别在一跟铁管2侧,铁管长153米,甲在其一端敲击了一下,乙同学听见了两次声音。已知听到两次声音的间隔为0.42秒。求声音在铁管中传播的速度。解:T空=S空÷V空=153M÷340M/S=0.45S T铁=T空-0.42S=0.45S-0.42S=0.03S V铁=S÷T铁=153M÷0.03S=5100M/S答:声音在铁管中传播速度为5100米/秒。8 题目:有一山峡宽1200米,两旁都是竖直徒壁,有一人在山峡内放一枪,头两次回声间隔5秒,则人离两壁的距离是多少?(设声速v=340米/秒)答案:1025米,175米。解:设距离为s,1200-s s/340-(1200-s)/340=1200 s=10259 有一山峡宽1200米,两旁都是峭壁。有人在山峡内放一枪,他听到头两次回声间隔5秒,求这个人离两峭壁的距离。(空气中声速为340m/s)解:设人离一峭壁的距离为x,离另一峭壁的距离为1200-x 则声音到两峭壁并返回的时间分别为:2x/340,2(1200-x)/340. 由题意,2x/340-2(1200-x)/340=5 解得x=1025,1200-x=175 所以人离两峭壁的距离分别为1025米和175米。 10 一门反坦克炮瞄准一辆坦克,开炮后经过0.6s看到炮弹在坦克上爆炸,经过2.1s听到爆炸的声音,求大炮距坦克多元?炮弹的飞行速度多大?距离S=2.1*340m=714m答 飞行速度:v=S/t=714/0.6=1190m/s 1、 一块体积为100厘米3的冰块熔化成水后,体积如何改变,改变多少?m = ρV = 100cm^3 * 0.9g/cm^3 =90g -------冰块的质量V = m/ρ = 90g / 1g/cm^3 = 90cm^3 -------融化后质量不变,算出水的体积为90cm^3(90ml)2、有一空瓶子质量是50克,装满水后称得总质量为250克,装满另一种液体称得总质量为200克,求这种液体的密度?3、有一节油车,装满了30米3的石油,为了估算这节油车所装石油的质量,从中取出了30厘米3石油,称得质量是24.6克,问:这节油车所装石油质量是多少?4、有一质量为5.4千克的铝球,体积是3000厘米3,试求这个铝球是实心还是空心?如果是空心,则空心部分体积多大?如果给空心部分灌一半水,则球的总质量是多大?度的测量1、原理:2、量筒的使用用量筒可以直接测出液体的体积。测量固体的体积时,则需先倒入适量的水(放入物体后要能没过物体,又要不超最大测量范围),读出水面到达的刻度V1,再将物体放入并使其浸没,读出此时的读数V2,则该物体的体积为V=V2-V1,此种方法称为排水法。例3 体积为30 cm3,质量为178g的空心铜球,如果在其空心部分铸满铝,问铝的质量为多少? 要求出空心部分铸满的铝的质量,可利用公式m=ρV求得,但这里的关键是求出铝的体积。根据题意可知,铝的体积等于铜球空心部分的体积,而空心部分的体积等于球的体积减去铜的体积。△V=V球-V铜=30×10-6 m3-2×10-5 m3=1×10-5 m3=V铝m铝=ρ铝V铝=2.7×103 kg/m3×1×10-5 m3=27g专题点评 本题的关键是先用铝的体积与空心部分的体积相等,再借助于密度的变形公式求出。一个空瓶的质量是200g,装满水后总质量为700g.若先在瓶内装一些金属颗粒,使瓶和金属颗粒的总质量为878g,然后在瓶内再装水至满瓶,称出瓶的总质量为1318g,求金属颗粒的密度。要求出金属颗粒的密度,要找到它的质量m和体积V.质量在本题中是容易求出的,而体积有一定的难度,其关键是能想到金属颗粒的体积和前后两次所装水的体积差是相等的。 该瓶装满水后,水的质量为700g-200g=500g则该瓶的容积金属颗粒的质量m金=878g-200g=678g瓶内再装满水,水的质量m′水=1318g-878g=440g再次装满水,水的体积所以金属颗粒的体积V金=500 cm3-440 cm3=60 cm3金属颗粒的密度专题点评 本例5 有一铜球,体积是20 cm3,质量是89g,问此球是空心还是实习的?若是空心的,在其空心部分注满水银,球的总质量是多少?(ρ铜=8.9×103 kg/m3,ρ水银=13.6×103 kg/m3,)判断物体是空心还是实心的,三种方法:(1) 比较密度,根据公式 ,求出ρ物与该物质的ρ比较,若ρ物<ρ,则为空心,若ρ物=ρ,则为实心。(2) 比较质量:把物体作为实习的,利用公式m=ρV,求出体积为V的实习物体的质量与球的实际质量相比较,若m>m物,则该物体是空心的,若m=m物,则该物体为实心的。(3) 比较体积:把物体作为实心的,利用公式 ,求出V,再与V物比较,若V<V物,则该物体为空心的,若V=V物,则该物体为实习的。(3)来解:因为 ,所以 ,则此铜球是空心的,空心部分体积为V空=V球-V=20 cm3-10 cm3=10 cm3,由于空心部分注满水银,所以V水银=V空=10 cm3,则球的总质量为m′球=m球+ρ水银V水银=89g+13.6×10g=225g.专题点评 本题采用比较体积的方法,主要是为了方便计算总质量。在解题时还应注意统一单位,在练习中更要注意通过一题多解来提高自一、填空题1、一只瓶子装满水,水的体积为0.8×103 dm3,如果改用它来装酒精,最多能装 kg.若原瓶中的水倒出后全部结成冰,冰的体积比原来增大了 m3.(ρ酒精=0.8×103 kg/m3,ρ冰=0.9×103 kg/m3)2、一空烧杯的质量为100g,倒进50 cm3的煤油后总质量为140g,则煤油的密度是___kg/cm3;若用掉 煤油,则剩下的煤油的质量是 g,密度是 g/cm31、一个瓶子的质量是0.2 kg,装满水时总质量为0.7 kg.当装满另一种液体时,总质量为0.8 kg,则:(1) 求此液体的密度;(2) 若用这个瓶子装密度为0.8 g/cm3的煤油,求最多可装多少千克的煤油。2、一个质量为232g的铜铝合金球,其中含铝54g,铜的密度为ρ铜=8.9 g/cm3,铝的密度为ρ铝=2.7×103 kg/m3,求合金球的密度为多少?参考答案一、1、640 0.089 (提示:水的体积知道,相当于瓶子的容积知道,在装入酒精的时候,酒精的密度知道,其体积等于瓶子的容积,由密度的公式可以求出酒精的质量;还可以求出水的质量,水结成冰后,质量没有变化,由于密度发生了变化,所以体积也会变化,由质量除以体积就可以得到冰的体积。)用了多年的铅球,其表面磨损了一些,未发生变化的是铅球的()A.质量 B.体积 C.密度 D.表面积2.三个同样大小、质量相等的空心球,它们分别由铝、铁、铜制成( ),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A.铝球最小B.铁球最小C.铜球最小D.都一样大
2,一道初二物理题目
1。摩擦生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
2反应时间=反应距离/车速, 如果有多个数据,要把每一次的时间求出来,再求平均值
3。汽车制动距离随行驶速度的增加而增大
4。雨天路滑,车受到的摩擦力小,车子不容易停下来,所以制动距离变大。
所以只有减小车速,才能减小制动距离,防止车相撞
3,几道初二的物理习题大家帮忙做下
1.轮船自身质量为2600t,
它最多能装5800t-2600t=3200t
解释:因为轮船处于漂浮状态,所以
F浮=G物
F浮=G排=m排g
G物=m物g
所以m物=m排=2600t
2.橡皮的重力=G=mg=PVg(P是指物体密度)=0.3N
F浮=PVg(P是指水的密度) =1N
所以装载的货物最重为0.7N
[g我取10N/Kg,此问题要注意化简]
3.问题的数字好似出错了
应该是"已知小筒底面积为1000CM2 "吧
那么
V排=S*h=0.01立方米
F浮=PVg(P是指水的密度)=100N
所以
该物体的质量为100N-0.6N=99.4N
有什么不明白,请发消息。
4,几道初二物理比例题~速度求~
1 P=UI=500w
电压变为0.8倍 电阻不变 电流也变成0.8倍 所以P=0.8U*0.8I=0.64UI=500W*0.64=320W
2 并联是I1:I2=1:2 所以R1:R2=2:1
原本的电压为U P=UI
后来串联后R1只分到2/3U的电压 电流变为2/3I所以P=4/9UI所以为9:4
3 甲灯亮说明甲的实际功率大所以BD错
由于P=UI 电流想等 说明甲分到的电压大 所以甲的电阻比乙大
由于P=U²/R那么电阻越大 额定功率越低 所以甲的额定功率比乙低 所以选择C
5,初二物理题及答案
5分)如图15所示,有一个底面积为30cm2的容器,内装有8N重的酒精,深为15cm,求容器底部受到酒精的压力和压强。
34. (9分)一体积为10-2m3,重为250N的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求:
(1)金属块受到的浮力;
(2)若把该金属块制成一个体积为3×10-2m3的密封金属球,并将它投入水中,请判断金属球的浮沉情况;(写出判断依据)
(3)金属球静止时所受的浮力。
四、计算解答题:(共14分)
33.
34. (1)F浮=ρgV排=100N
(2)上浮到漂浮F浮=ρgV排=300N>250N
(3)金属球静止时所受的浮力为250N。
初二物理期末试题
本试题所用物质的密度请查下表
物质 密度(kg/m3) 物质 密度(kg/m3) 物质 密度
(kg/m3)
铜 8.9×103 水银 13.6×103 冰 0.9×103
铁 7.9×103 煤油 0.8×103 蜡 0.9×103
铝 2.7×103 酒精 0.8×103 海水 1.03×103
五、计算题。(共12分)
53、一台拖拉机重5.4×104N,每条履带跟地面的接触面积是0.75m2,求这台拖拉机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多大?(3分)
54、如图19所示,物体A的质量是10kg,在力F的作用下,它在水平面上以0.4m/s的速率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秤的示数F'是10N,不计机械自重和滑轮上的摩擦,
求:(1)拉力F的大小; (2)在10s内拉力做功的功率。(5分)
55、一个底面积为200cm2的柱形容器内盛有一定量的水,把它放在水平桌面上,将一个塑料小船放在容器中的水里,小船能漂浮在水面上,这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大了150Pa,如图20(甲)所示,若用力将小船压入水中,静止时容器底对小船的支持力是1.8N,如图20(乙)所示,求这种塑料的密度。(g=10N/kg)(4分)
五、计算题:(共12分,用其它方法计算正确,同样给分)
53、
S=2×0.75m2=1.5m2
P=F/S=G/S
=5.4×104N/1.5m2=3.6×104Pa
54、
F=2f=2F'=2×10N=20N
SA=vAt=0.4m/s×10s=4m
S=0.5SA=0.5×4m=2m
W=FS=20N×2m=40J
P=W/t=40J/10s=4w
55、
G=F=PS=150Pa×200×10-4m2=3N
=G-N=3N-1.8N=1.2N
V= =1.2N/(1.0×103kg/m3×10N/kg)=1.2×10-4m3
ρ=G/gV=3N/(10N/kg×1.2×10-4m3)=2.5×103kg/m3
由10辆车组成的车队,每辆车长6m,车距2m,匀速通过一条长300m的大桥,车队速度为18km/h,求需多少时间才能通过桥?
车队总长6*10+2*9=60+18=78
需要时间,(300+78)/18000=0.021小时
另,18km/h=5m/s,需要时间,378/5=75.6秒
6,初二物理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
B.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C.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D.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
2.助听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仪器( )
A.引起头骨、颌骨振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B.引起鼓膜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C.产生超声波直接作用在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D.产生声波直接作用在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3.如图1所示,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的长度逐渐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 )
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B.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C.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D.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4.2004年6月8日13时左右在南通市可以看到“金星凌日”的天文奇观.“金星凌日”是在地球上看到金星从太阳面上移过的现象,它的产生和日食的道理相同.图为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时的示意图,图中金星的位置应在( )
A.甲 B.乙 C.丙 D.丁
5.下列事例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 阳光下人的影子
B.人在河边看到水中游动的鱼
C.人在湖边看到自己在水中的倒影
D.插在水中的筷子看上去好像折断了
6.小汽车的挡风玻璃不竖直安装的主要原因是为了( )
A.造型美观 B.减少外界噪音干扰
C.增大采光面积 D.排除因平面镜成像造成的不安全因素
7.一束光线与水面成锐角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入射角为α,反射角为β,折射角为γ,则( )
A.α>β>γ B.α=β>γ C.α=β<γ D.α<β<γ
8.蜡烛放在离凸透镜20cm的主光轴上,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若把蜡烛向透镜方向移动8cm,则所成的像一定是( )
A.放大的 B.缩小的 C.正立的 D.倒立的
9.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的中央安装一只射灯.池内无水时,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池壁上,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3所示.现往池内注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站在池旁的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点;如果水面升至b位置时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点,则( )
A. 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上方
B.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下方
C.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
D.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下方
10.如图4所示的四幅图中,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A.②① B.③① C.②④ D.③④
11.小明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发现视野中有一小污点,为了判断此污点究竟位于玻片上还是位于显微镜的镜头上,小明进行了如下操作:(1)移动玻片,结果视野中的污点不移动;(2)移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结果视野中原先的污点仍然存在.由此可以推测视野中的小污点最可能位于( )
A.玻片上 B.低倍物镜上
C.高倍物镜上 D.目镜上
12.如图5所示是投影仪的结构图,在水平旋转的凸透镜的正上方有一与水平面成45度角的平面镜,右边竖直放一屏幕.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和平面镜后,可在屏上成一清晰的像.一教师在使用投影仪时,发现在屏幕上的画面太小,正确的调节方法是( )
A.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B.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上调凸透镜,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C.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下调凸透镜,减小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D.增大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上调凸透镜,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
13.音乐会上人们听到优美的小提琴协奏曲,小提琴声是由琴弦__________产生的,并通过________这种介质传到人耳的.
14.噪声是当今社会的四大污染之一,人们用_________来划分噪声的等级.成语“震耳欲聋”从物理学角度看是形容声音的__________大.
15.学生小利为了探究“蜜蜂靠什么发声?”她剪去了蜜蜂的双翅,蜜蜂依旧发出“嗡嗡”的声音,结果表明:蜜蜂并不是靠翅膀的________发声的.她用大头针捅破了蜜蜂翅膀下的小黑点,蜜蜂就不发声了.小利认为蜜蜂的发声器官就是小黑点,不管小利的发现是否正确,我们应该学习她的__________.
16.如图6所示,灯罩可使灯泡射向上方的光向着下方照射,这里应用了光的__________,地面上出现了桌子的影子,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形成的.
17.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色光,这是光的________现象.有三种色光适当混合能产生其它色光,这三种色光分别是红光、__________和蓝光.
18.观看电影时,我们能从各个角度看到银幕上的景象,是由于发生了光的__________反射.同时,我们能分辨出银幕上不同人物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__________不同.
19.如图7所示,鱼缸中只有一条小鱼,而眼睛从A点可以观察到两条,一条鱼的位置变浅,另一条鱼变大.前者是由于__________形成的________像(填“实”或“虚”).
20.很多厂商纷纷为自己的产品做广告,但有些广告制作却忽视了其中的科学性.如图8所示的广告图中有一处科学性的错误,请你找出来并简要说明它违背了什么物理原理或规律.图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它违背了光的___________.
21.AIM-9型响尾蛇导弹是由美国海军武器研制中心研制开发的一种超音速红外制导机载空对空导弹,其红外制导弹头能使导弹自动追寻敌机尾气,从而达到自动寻找目标的目的,红外制导器件比其他制导系统低格便宜成本低,无论白天黑夜均可使用,在电子干扰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因此红外制导器件有三个显著的优点:①价格低廉、____________低;②能全天候作战;③抗__________能力强.
22.如图9所示,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MN为两种介质的分界面,其中一种介质是空气,则入射角为__________度,MN的__________侧是空气(选填“左”或“右”).
2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m/s.太阳、月亮、萤火虫,其中不是光源的是_________.请你列举一个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图题(每小题2分,共8分)
24.如图10所示,一条入射光线从空气斜射向鱼缸中的水面,折射光线进入鱼的眼睛(已画出).请画出入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25.如图11所示,A'B'是物体AB经过凸透镜所成的像,CC'是主光轴.请在图11中大致的位置上画出凸透镜和焦点F.
26.请在图12的甲、乙的虚线框内分别画一个适当的光学器件,使它满足图中改变光路的要求.
27.在一个干枯的进底正中央P点趴着一只青蛙,它能看到的视野范围如图13所示.天降大雨时井中全部灌满水,若青蛙仍在P点,它的视野将发生变化.请你在图13中利用光路图确定青蛙视野变化后的大致范围.
四、阅读理解(每空1分,共7分)
28.图14所示的漫画说明了什么问题呢?答:看起来池水变__________;这是____________现象.
29.阅读下面的短文,请回答后面的问题.
黑色花为什么很少见
我们生活在姹紫嫣红、色彩缤纷的花的世界里,但是我们却很少看到黑色花.植物学家对四千多种花的颜色进行了统计,发现只有8种“黑色”花,而且还不是纯正的黑色,只是偏紫色而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原来花的颜色与太阳光及花瓣反射、吸收光有关.太阳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光的颜色不同,其热效应不同.有色不透明物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吸收与它颜色不相同的光,黑色物体吸收各种颜色的光.花瓣比较柔嫩,为了生存,避免受高温伤害,它们吸收热效应较弱的光,而反射热效应较强的光.这就是我们看到红、橙、黄色花多,而蓝、紫花较少的缘故.若吸收七种色光,受高温伤害就更大,花也更难生存,所以黑色花很少.
请回答:
(1)红花反射什么颜色的光?答:____________;吸收什么颜色的光?答:__________;
(2)阅读材料中没有提到白花,请你判断白花反射的色光是__________;
(3)材料中提到“光的颜色不同,其热效应也不同”,请你比较红色光与蓝色光的热效应强弱?答:热效应强的色光是___________;
(4)读完以上材料后,你认为世界上有纯正的黑色花吗?答:_____________.
五、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6分)
30.小兰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测:即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她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右表是她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
(1)如果小兰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__________的琴弦(只填字母代号).
(2)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它们保持不变,进而寻找出另外一些因素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如果选用A、B编号的两种琴弦做实验探究,则控制的变量是琴弦的____________.
(3)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①实验研究;②分析归纳;③提出问题(或猜想);④得出结论等.你认为小兰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取步骤的合理顺序应该是:___________(只填写数字代号).
31.平面镜是人们常用的工具,下面是某物理兴趣小组对平面镜的探究:
(1)小华同学在观察平面镜成像时,得出以下结论,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结论是( )
A.烛焰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虚像
B.若把点燃的蜡烛移近平面镜,它的像变大
C.若把蜡烛的位置和它的像的位置用直线连接起来,则连线与镜面垂
直
D.当点燃的蜡烛远离平面镜时,它的像也逐渐远离平面镜
E.当蜡烛以0.5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则蜡烛相对于其像的速度为1m/s
琴弦的
材料 琴弦的
长度/cm 琴弦的横截
面积/mm 2
A 钢 20 0.3
B 钢 20 0.7
C 尼龙丝 30 0.5
D 铜 40 0.5
E 尼龙丝 40 0.5
(2)检查视力时,眼睛距视力表应为5m,由于室内两墙距离只有3m,小红找来一块平面镜解决了这个难题,把平面镜和视力表分别挂在相对的两面墙上.这时小红距平面镜的距离应为__________m.
(3)城市中高楼耸立,且在高楼大厦外墙多镶嵌着大幅平板玻璃,小勇经过一个十字路口时看到,路口右侧楼房上嵌有面对正西南方向的平板玻璃,如图15所示.他发现玻璃中一辆小车向西行驶到十字路口再向左转弯,则这辆小车在转弯后的行驶方向是___________.
(4)小丽在其表姐的新房中,发现靠在墙角的梳妆台上竖直安装有互相垂直的两块平面镜,镜前的化妆品在镜中成了很多像.如果在镜前只放着一瓶香水,那么,小丽将会看到_____________瓶香水.
32.小刚家有一焦距为50mm的照相机,他为了研究凸透镜规律做了如下实验:
(1)取下镜头,让阳光正对镜头,观察镜头对太阳光的作用,因镜头是一个__________,所以它对太阳光有__________作用.
(2)用镜头当作放大镜使用,来观察地上的蚂蚁,镜头距蚂蚁的距离__________50mm时,能看到蚂蚁正立、放大的_________像.
(3)把镜头还原装回相机,小刚在拍一颗桃树的像时,桃树在底片上成的像是倒立、__________的实像.
(4)拍完桃树的像后,小刚想拍一朵较大的桃花的像,则小刚应___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桃花,并将镜头__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底片,即把镜头__________(选填“伸出去”或“缩回来”).
(5)小刚想近距离拍摄一张桃花上小蜜蜂的照片时,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
六、计算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33.透镜焦距f的长短标志着折光本领大小,焦距越短,折光本领就越强,通常把透镜集中的倒数叫做透镜的焦度,用Φ表示,即Φ=1/f.平常我们的眼镜的度数就是透镜的焦度乘以100的值.
(1)求焦距分别为0.25m和0.5m的透镜,其焦度分别为多少?
(2)+300度和-400度的眼镜片,它们的焦度是多少?焦距又是多少?
34.汽车沿一平直公路以20m/s的速度行驶,其正前方有一座山崖,当汽车经过某处时,驾驶员按响喇叭,2s后听到回声,求按喇叭时距山崖有多远?(V声=340m/s)
请采纳。
7,初二物理题
由 F浮=ρ液gV排 分别表达筷子在两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
F浮'=ρ水gV排'=ρ水gSh',
F浮''=ρ奶gV排''=ρ奶gSh''。
由于漂浮状态下,筷子在两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都跟重力平衡,则有:
ρ奶gSh''=ρ水gSh',
ρ奶=ρ水h'/h''=(13.2cm/12cm)ρ水=1.1×10³kg/m³<1.2×10³kg/m³,
故,这种牛奶不符合标准。
8,100道初二物理计算题!含答案啊!!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1 一根电阻丝,将其对折后,它的电阻是多大? 解 不考虑温度的影响,对折后,长度为原来的 ,横截面积为原来的2倍,材料不变. 电阻R′= = = 为原来的 答案 电阻是原来的 2 (西安市中考试题)关于公式 R= 的物理意义,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导体的电阻与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和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 B.导体中通过的电流越大,则电阻越小 C.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则电阻越大 D.导体的电阻等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之比(精析)考查一个电阻的大小是否随电压和电流大小而变化. 精析 公式R= 可用来测量和计算电阻大小,但是导体的电阻并不是由加在它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大小决定的. 一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为原来的几倍,通过它的电流也增大到同样的倍数,而比值是一个定值.只是由电压和电流比值决定的量. 当一个电阻两端的电压为零时,这个电阻也不为零.因此,不能说“电阻和电压成正比,和电流成反比”. 答案 D3 (西安市中考试题)若导体两端电压为6V时,通过它的电流强度是0.1 A,则该导体的电阻大小为________Ω;若该导体两端电压为3V,则通过它的电流强度为________A;若两端电压为零,则该导体的电阻为________Ω. 精析 考查电阻的计算及电阻是否随电压大小而变化. 解 当U1=6V I1=0.1A时 电阻 R= = =60Ω 当U2=3V R不变R=60Ω 电流 I2= = =0.05A 当U3=0时,R仍不变,R=60Ω 答案 60Ω,0.05A,60Ω4 (辽宁省中考试题)王明同学在修理电子玩具时,需要用一个75Ω的电阻,现手边有阻值为300Ω、100Ω、40Ω、35Ω及15Ω的电阻各一个,他可以选择其中________Ω和________Ω两个电阻________联来获得;还可以选择其中________Ω和________Ω的两个电阻________联来获得. 精析 考查是否能熟练计算串、并联电阻. 第(1)种选择:很容易看出:40Ω+35Ω=75Ω 第(2)种选择:设总电阻为75Ω,其中一个分电阻为300Ω,利用 = + 求出R2=100Ω.可知 = + 答案 45Ω和35Ω串联可得75电阻;300和100 电阻并联,也可得75Ω电阻.5 电阻R1和R2串联后接入电路,如果它们两端总电流是16V, R1两端的电压是12V,R2的电阻是10Ω,求R1的阻. 精析 考查串联电路的电乙、电压特点,并进行计算。 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并标明已知量的符号和数值,同时也标出未知量的符号.见图2—2—1.图2—2—1 已知:U=16 V,U1=12V,R2=10Ω 求:R1 解法1 R1、R2串联,因为R1= ,所以需要先求出电路中的电流. ∵ I1=I2可先求出I2 U2=U-U1=16V-12V=4V I2= = =0.4A I1=I2=0.4A R1= = =30Ω. 解法2 R1、R2串联:I1=I2 = (电压和电阻成正比) R1= · = ×10Ω=30Ω 答案 30Ω6 (北京市中考试题)电阻R1、R2并联在电压为6V的电源上,通过干路的电流是0.75A,R1的阻值是12Ω,则R2的阻值是________. 精析 考查并联电路电压、电流的规律及计算. 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并标出已知量和未知量的符号及已知量的数值.如图2—2—2.图2—2—2 已知:U=6V,I=0.75 A,R1=12 Ω 求:R2 要求R2,需求得U1和I2. 答案 R2=24Ω7 (北京市中考试题)如图2—2—3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S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滑动时,电压表 ( )图2—2—3 A.V1示数增大,V2的示数增大 B.V1示数减小,V2的示数增大 C.V1示数减小,V2的示数减小 D.V1示数增大,V2的示数减小 精析 分析电路中电压的变化,还是考查对公式U=IR的理解.在串联电路中,由于R的变化,引起I的变化,从而引起某个电阻两端电压的变化. 分析 从图中看:R1和R2串联,V1测的是R1两端电压U1,V2测的是变阻器两端的电压U2,画出便于分析的图2—2—4.图2—2—4 进一步分析可知,滑片P向右移动,变阻器电阻增大,根据I= ,总电压不变,总电阻变大,电流I减小.致使U1的变化:U1=I R1,其中R1不变,I减小,U1减小. U2的变化:U2=U-U1,U不变,U1减小,U2增大. 提示 如果用公式U2=IR2分析U2的变化不易得到结论,因为I减小,R2增大,两者的乘积如何变化是个未知数.所以采用先分析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化,再分析变化电阻两端的电压变化的方法更好. 答案 B8 (上海市中考试题)如图2—2—5,闭合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流表A的示数将________.(选填 “变小”、“不变”或“变大”)图2—2—5 精析 先要识别电路,如果审题不仔细,会认为R1、R2串联.实际上:R1、R2是并联电路,电流表测的是R1的电流,画出等效电路图2—2—6.图2—2—6 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流过R1的电流为I1= ,U不变,R1不变,I1不变. 也可以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各支路互相不影响,所以流过R1的电流不变. 答案 不变 9 如图2—2—7,两个电阻都为R0,再与变阻器R′,并联接到电路中,在R′,的滑片向右滑动的过程中,电路总电阻R的变化范围是 ( )图2—2—7 A.R变大,R0>R>0.5R0 B.R变小,2R0>R>R0 C.R变大,但R<0.5R0 D.R变小,R<0.5R0 精析 可将3个电阻的并联,等效为两个电阻的并联,然后再分析总电阻的变化. R0与R0并联,电阻=0.5R0,再与R′并联,总电阻R一定小于0.5 R0,选项范围缩小到C或D. 又因为0.5 R0不变,滑片向右移动,R′增大,总电阻也应该增大. 答案 C10 (南京市中考试题)如图2—2—8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开关S闭合,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将 ( )图2—2—8 A.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B.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不变 C.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的示数不变 D.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变小 精析 识别电路,然后分析电路中电阻的变化,电流的变化及电压的变化. 去掉电压表,很容易看出电路是一个串联电路. 测的是R1两端的电压. 当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时,电路中总电阻变大,电流减小. R1两端电压U1=I R1,I减小,R1不变,U1减小. 答案 D 11 如图2—2—9所示电路,电源电压U不变.将开关S闭合,电流表A1的读数将________,电流表A2的读数将________,电压表V的读数将_________. (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精析 如图2—2—9是并联电路,应从并联电路的特点出发去分析问题,且并联电路各支路互不影响. 当S闭合后,所以U不变,则电压表V的读数不变. 流过R2的电流I2= ,U和R2不变,I2不变. 测的是干路电流,S闭合前, 示数为I,S闭合后, 示数为I+I1,I不变,所以 增加. 答案 增大, 不变, 不变12 (北京市西成中考试题)定值电阻R和滑动变阻器串联后,接在电压不变的电源上.当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变阻器最大阻值R1的一半时,电路中的电流为I;发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变阻器最大阻值R1时,电路中的电流为I′.比较I′和I的大小,可知 ( ) A.0<I′<0.5I B.0.5I<I′<I C.I<I′<2I D.I′<2I 精析 第一次,电阻R和 串联,I= . 第二次,电阻R和R1串联, I′= 比较两次电流:I′<I 比较I′和0.5I,0.5I= ×( )= <I′ 0.5I<I′ 可得:0.5I<I′<I. 答案 B13 (山西省中考试题)如图 2—2—10,电阻R1=2Ω,某同学在实验过程中记录了三只电表的读数,但漏记了单位,记下的一组数据是1、2、3(电流单位是A,电压单位是V),则这位同学所用的电源电压为________V,R2的阻值为________Ω.图2—2—10 精析 首先分析电路的连接方式及电表测量的是哪个量. 从电流流向,可以分析出R1、R2并联.A2测量的是R1的电流,A1测量的是R1、R2的总电流.A1的示数应大于A2的示数. 可以先假设数据“3”表示的是电压3V,则流过R1的电流I1= =1.5A,但数据中没有“1.5”这个数值,表明假设不对. 设数值“2”表示的是电压2V,流过R1的电流为I1= = 1A.数值“3”表示的是干路电流I,则流过R2的电流I2=3A-lA=2A,R2的阻值:R2= =lΩ. 答案 2V,1Ω14 (甘肃省中考试题)如图2—2—11所示电路,已知电源电压为6V,电阻Rl=10Ω,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值是20Ω,当滑动片P从a向b移动的过程中,电压表的最大示数是________V,电流表最小示数是________A.图2—2—11 精析 当电路中的电阻变化时,可将变化电路转化为不变电路进行求解. 已知:U=6V,Rl=10Ω,R2=20Ω 求:电压表最大示数Ul,电流表最小示数I 解 当滑片P在a端时, 示数为电源电压、示数最大:U1=U=6V 当滑片P在b端时,R1、R2串联,电路中电阻最大,电流最小. I= = =0.2A 答案 6V,0.2A15 如图2—2—12(a)的电路中,电源电压U=15V不变,R1=4Ω.当变阻器的滑片P从一端滑动到另一端的过程中,电压表示数从2V变化到6V.求:(1)电阻R2的阻值;(2)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 精析 对于较复杂的变化电路计算,应先画出变化前后的电路,然后再找出I、U、R之间的关系,列出方程. 这是一个串联电路. 当滑片P在最左端时,R′=0,R1两端分的电压最大.根据题意:U1=6V,画出电路草图2—2—12(b) 当滑片P在最右端时,R′最大,R1两端电压Ul′=2V,画出电路草图2—2—12(c) (a) (b) (c) 解 由图(b)得:I= = =1.5A U2=U-U1=15V-6V=9V 串联I2=I=1.5A,R2= = =6Ω 由图(c)得:I′= = =0.5A U2′=I′R2=0.5A×6Ω=3V R′= = =20Ω 答案 R2=6Ω,变阻器R′=20Ω
9,要初二上册物理计算题100道,含解答过程和答案
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朝山崖匀速行驶,在离山崖s1处鸣笛,汽车继续向前行驶,汽车离鸣笛处为s2时,司机刚好听到刚才鸣笛的回声,已知s1:s2=12: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求汽车行驶的速度的大小(在整个过程中,汽车一直在作匀速行驶;回声由山崖反射鸣笛声所形成)
解:因为s1:s2=12:1,
所以S1=12S2声音传播的距离:
声= 2S1-S2=2*12S2-S2=23S2,
所用的时间:t=S声/v声=23S2/340
因此车速:V车=S车/t= S2/(23S2/340)=340/23=14.78m/s
答:汽车行驶的速度为14.78m/s
一支队伍长50m,以5m每秒的速度通过一座长100m的桥,从第一人上桥到最后一人离开桥用了多少时间?
已知:v=5m/s,S队=50m,S桥=100m
求:t
解:t=S/v=(S+S)/v=(50m+100m)/5m/s=30s
答:从第一人上桥到最后一人离开桥用了30s的时间
甲。乙两地相距162km,汽车以10m/s的速度从甲地出发,行驶了72千米后,接着以45km/s的速度行驶到乙地,求汽车从甲到乙的平均速度
已知:S=162km,S1=72km v2=45km/h
求:全程的平均速度v解:10m/s=36km/hv=S/t=162/[72/36+(162-72)/45]=162/4=40.5(km/h)答:汽车从甲到乙的平均速度是40.5km/h
一列长200米的火车一54千米/时的速度通过一个长700米的山东需要多少时间?
答 4km/h=15m/s
t=s/v=(200+700)/15=60s
2.蝴蝶飞翔的速度是5米/秒,要非到距出发点0.6千米的花园,它要花多少时间?
答 t=s/v=600/5=120s
3.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向形式,甲车速度为10千米/小时,乙车的速度是30千米/小时,乙车发现到追上甲车形式了15千米,求乙车发现甲车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答 设相距X.
t=15/10=1.5s
30*1.5=10*1.5+X
4.甲乙两抵相距7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向乙地开出,速度是15米/秒,一辆自行车同时从乙地出发驶向甲地,他们在离甲地54千米处相遇.求自行车的速度是多少千米/时
答 15m/s=54km/h
t=54/54=1h
v=s/t=(70-54)/1=16m/s
5.一艘巡洋舰用70千米/小时的速度追赶在它前面10千米的一艘战斗舰,巡洋舰追了210千米,恰好赶上战斗舰,求战斗舰的速度.
答 t=s/v=210/70=3h
设速度为V
210=3*V+10
6 用一只玻璃杯、水和天平测定石子密度,实验记录如下:杯子装满水后的总质量m1=200g,放入石子后,杯子、水、石子总质量m2=215g,取出石子后,杯子和水的总质量为m3=190g,求石子密度。
答 m石=m2-m3=215g-190g=25g
v石=v水=倒出水的质量/倒出水的密度=200g-190g/1g/cm3=2.5g/cm3
7 甲乙两同学分别在一跟铁管2侧,铁管长153米,甲在其一端敲击了一下,乙同学听见了两次声音。已知听到两次声音的间隔为0.42秒。求声音在铁管中传播的速度。
解:T空=S空÷V空=153M÷340M/S=0.45S
T铁=T空-0.42S=0.45S-0.42S=0.03S
V铁=S÷T铁=153M÷0.03S=5100M/S
答:声音在铁管中传播速度为5100米/秒。
8 题目:有一山峡宽1200米,两旁都是竖直徒壁,有一人在山峡内放一枪,头两次回声间隔5秒,则人离两壁的距离是多少?(设声速v=340米/秒)
答案:1025米,175米。
解:设距离为s,1200-s
s/340-(1200-s)/340=1200
s=1025
9 有一山峡宽1200米,两旁都是峭壁。有人在山峡内放一枪,他听到头两次回声间隔5秒,求这个人离两峭壁的距离。(空气中声速为340m/s)
解:设人离一峭壁的距离为x,离另一峭壁的距离为1200-x
则声音到两峭壁并返回的时间分别为:2x/340,2(1200-x)/340.
由题意,2x/340-2(1200-x)/340=5
解得x=1025,1200-x=175
所以人离两峭壁的距离分别为1025米和175米。
10 一门反坦克炮瞄准一辆坦克,开炮后经过0.6s看到炮弹在坦克上爆炸,经过2.1s听到爆炸的声音,求大炮距坦克多元?炮弹的飞行速度多大?
距离S=2.1*340m=714m
答 飞行速度:v=S/t=714/0.6=1190m/s
1、 一块体积为100厘米3的冰块熔化成水后,体积如何改变,改变多少?
m = ρV = 100cm^3 * 0.9g/cm^3 =90g -------冰块的质量
V = m/ρ = 90g / 1g/cm^3 = 90cm^3 -------融化后质量不变,算出水的体积为90cm^3(90ml)
2、有一空瓶子质量是50克,装满水后称得总质量为250克,装满另一种液体称得总质量为200克,求这种液体的密度?
3、有一节油车,装满了30米3的石油,为了估算这节油车所装石油的质量,从中取出了30厘米3石油,称得质量是24.6克,问:这节油车所装石油质量是多少?
4、有一质量为5.4千克的铝球,体积是3000厘米3,试求这个铝球是实心还是空心?如果是空心,则空心部分体积多大?如果给空心部分灌一半水,则球的总质量是多大?
度的测量1、原理:2、量筒的使用用量筒可以直接测出液体的体积。测量固体的体积时,则需先倒入适量的水(放入物体后要能没过物体,又要不超最大测量范围),读出水面到达的刻度V1,再将物体放入并使其浸没,读出此时的读数V2,则该物体的体积为V=V2-V1,此种方法称为排水法。
例3 体积为30 cm3,质量为178g的空心铜球,如果在其空心部分铸满铝,问铝的质量为多少? 要求出空心部分铸满的铝的质量,可利用公式m=ρV求得,但这里的关键是求出铝的体积。根据题意可知,铝的体积等于铜球空心部分的体积,而空心部分的体积等于球的体积减去铜的体积。△V=V球-V铜=30×10-6 m3-2×10-5 m3=1×10-5 m3=V铝m铝=ρ铝V铝=2.7×103 kg/m3×1×10-5 m3=27g专题点评 本题的关键是先用铝的体积与空心部分的体积相等,再借助于密度的变形公式求出。
一个空瓶的质量是200g,装满水后总质量为700g.若先在瓶内装一些金属颗粒,使瓶和金属颗粒的总质量为878g,然后在瓶内再装水至满瓶,称出瓶的总质量为1318g,求金属颗粒的密度。要求出金属颗粒的密度,要找到它的质量m和体积V.质量在本题中是容易求出的,而体积有一定的难度,其关键是能想到金属颗粒的体积和前后两次所装水的体积差是相等的。 该瓶装满水后,水的质量为700g-200g=500g则该瓶的容积金属颗粒的质量m金=878g-200g=678g瓶内再装满水,水的质量m′水=1318g-878g=440g再次装满水,水的体积所以金属颗粒的体积V金=500 cm3-440 cm3=60 cm3金属颗粒的密度专题点评 本
例5 有一铜球,体积是20 cm3,质量是89g,问此球是空心还是实习的?若是空心的,在其空心部分注满水银,球的总质量是多少?(ρ铜=8.9×103 kg/m3,ρ水银=13.6×103 kg/m3,)判断物体是空心还是实心的,三种方法:(1) 比较密度,根据公式 ,求出ρ物与该物质的ρ比较,若ρ物<ρ,则为空心,若ρ物=ρ,则为实心。(2) 比较质量:把物体作为实习的,利用公式m=ρV,求出体积为V的实习物体的质量与球的实际质量相比较,若m>m物,则该物体是空心的,若m=m物,则该物体为实心的。(3) 比较体积:把物体作为实心的,利用公式 ,求出V,再与V物比较,若V<V物,则该物体为空心的,若V=V物,则该物体为实习的。(3)来解:因为 ,所以 ,则此铜球是空心的,空心部分体积为V空=V球-V=20 cm3-10 cm3=10 cm3,由于空心部分注满水银,所以V水银=V空=10 cm3,则球的总质量为m′球=m球+ρ水银V水银=89g+13.6×10g=225g.专题点评 本题采用比较体积的方法,主要是为了方便计算总质量。在解题时还应注意统一单位,在练习中更要注意通过一题多解来提高自
一、填空题1、一只瓶子装满水,水的体积为0.8×103 dm3,如果改用它来装酒精,最多能装 kg.若原瓶中的水倒出后全部结成冰,冰的体积比原来增大了 m3.(ρ酒精=0.8×103 kg/m3,ρ冰=0.9×103 kg/m3)
2、一空烧杯的质量为100g,倒进50 cm3的煤油后总质量为140g,则煤油的密度是___kg/cm3;若用掉 煤油,则剩下的煤油的质量是 g,密度是 g/cm3
1、一个瓶子的质量是0.2 kg,装满水时总质量为0.7 kg.当装满另一种液体时,总质量为0.8 kg,则:(1) 求此液体的密度;(2) 若用这个瓶子装密度为0.8 g/cm3的煤油,求最多可装多少千克的煤油。
2、一个质量为232g的铜铝合金球,其中含铝54g,铜的密度为ρ铜=8.9 g/cm3,铝的密度为ρ铝=2.7×103 kg/m3,求合金球的密度为多少?
参考答案一、1、640 0.089 (提示:水的体积知道,相当于瓶子的容积知道,在装入酒精的时候,酒精的密度知道,其体积等于瓶子的容积,由密度的公式可以求出酒精的质量;还可以求出水的质量,水结成冰后,质量没有变化,由于密度发生了变化,所以体积也会变化,由质量除以体积就可以得到冰的体积。)
用了多年的铅球,其表面磨损了一些,未发生变化的是铅球的()
A.质量 B.体积 C.密度 D.表面积
2.三个同样大小、质量相等的空心球,它们分别由铝、铁、铜制成( ),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
A.铝球最小B.铁球最小C.铜球最小D.都一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