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国子监祭酒 主要职责是什么?

国子监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国立大学校长 国子监祭酒,为宋朝中央政府官职之一,神宗元丰改制後始创,为国子监最高负责人,地位等同於国立大学校长。多由宰相兼领,其佐贰官为国子监司业。主掌国子、太学、武学、律学、小学的政令,以及课试、升黜、教导之事,同时也负责替学官打考绩。此外,依照太学三舍法的规定,属最低阶的外舍太学生须於季终,依序接受学谕、学录、学正、博士的考试,最终再由祭酒与司业加以考核,视其成绩,决定是否可以升至内舍。 明、清时为中央政府官职之一,但品等仅为从四品。该官职隶属於国家最高学府国子监,主要任务为掌大学之法与教学考试,其上为监事大臣,辖下有监丞等辅佐官职。1910年代,清朝灭亡後,该官职废除。 转的~
2,在古代“祭酒”是什么官职
祭酒,汉魏以后官名。汉代有博士祭酒,为博士之首。 西晋改设国子祭酒,隋唐以后称国子监祭酒,为国子监的主管官。清末始废。 1、国子祭酒古代学官名。晋武帝咸宁四年设,以后历代多沿用。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 2、博士祭酒学官名。汉博士之长,本称仆射,东汉改为博士祭酒。《汉书》明确表明博士祭酒为博士之长,首席博士。 3、师友祭酒官名。新莽时始置,为太子官属。《汉书·王莽传中》:“为太子置师、友各四人,秩以大夫……又置师友祭酒及侍中、谏议、六经祭酒各一人。” 《三国志·蜀志·秦宓传》:“先主既定益州,广汉太守夏侯纂请宓为师友祭酒,领五官掾。” 这里可以明显看到,太子师友、谏议大夫、六经学官,均非一人,而各设祭酒一人,为首席,主管之意。 4、讲书祭酒王莽时所置主讲《尚书》的学官。既首席讲师,主讲师。 5、军师祭酒,官职名称,由曹操设立在东汉末年,建安三年正月设立。后因避司马师讳,也称为军祭酒。实际上是曹操为首席幕僚所设的职位。曹操初见郭嘉,格外欣赏,特辟此位,礼遇超过前任戏志才。体现曹操对郭嘉的特别欣赏以及信赖。
3,“祭酒”是什么官职?
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 国子学或国子监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一开始出现在汉魏,汉代有博士祭酒,为博士之首。 西晋改设国子祭酒,隋唐以后称国子监祭酒,为国子监的主管官。清末始废。 唐张说《素盘盂铭序》:“国子祭酒韦公好游山水。”意思是韦公喜欢游山玩水。 扩展资料: ”祭酒“的历史: 原始社会是巫师,巫师的主要职责是奉祀天帝鬼神,并为人祈福禳灾。此后又有了“祭酒”,主持飨宴中的酹酒祭神活动,人们便用“祭酒”泛称位尊或年长者。 到后来,就成官名了。清光绪三十二年,设学部,改“国子祭酒”为“学部尚书”。总的来说,祭酒相当于同类官衔中地位最高的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子祭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祭酒
4,古代“祭酒”的官职到底是管什么的?
古代的“祭酒”其实地位挺高的,也很德高望重,因为“祭酒”一般是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可以看出地位还挺高的。有不少文人都担任过此职位,比如战国时荀子,唐代的韩愈、明代的崔铣等等。 为什么大家很看重“祭酒”,因为古礼中,祭祀宴飨时,一定要年长的人将酒杯举起来祭祀地神,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的。所以“祭酒”似乎也赋予了特意的含义,在后来的历朝历代中,以他为名的官职的地位也不是很低。可以看出“祭酒”的优越地位。 本来“祭酒”这是一个尊称,那些年老的人或者是那些地位比较高的人。但是在汉代之后就用于官名,比如汉代有“博士祭酒”。 然后之后随着朝代的变迁,所以到了西晋时的时候这个官名又叫“国子祭酒”,地位还是挺高的,是主管国子监。 但是在之后隋唐改成了“国子监祭酒。”总得来说功能也没有改变,还是主管国子监的长官。 当然了,在清朝末年把名字给改掉了,但是职能看上去还是半差不差的。作为官职的“祭酒”,由当初的尊称衍生出了其他的意思,由于第九前面可能会加上各种的名词。它的一些功能和职位也不太一样了。 该总体来说“祭酒”还是教导别人的老师,或者是管理国子监的校长之类的人。他们的差别也就是地位的高低了,反正和教导离不开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