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寨卡病毒是如何传播的?寨卡病毒传播途径是什么?
寨卡病毒是一种通过蚊虫进行传播的虫媒病毒,宿主不明确,主要在野生灵长类动物和栖息在树上的蚊子,如非洲伊蚊中循环。那么寨卡病毒是如何传播的?寨卡病毒传播途径是什么?
寨卡病毒是如何传播的 1、蚊子传播
蚊子是寨卡病毒的主要传播者,蚊子叮咬寨卡病毒的携带者之后,蚊子体内就会携带这种病毒,在叮咬下一个目标的时候,就会将这种病毒传播给目标。由于蚊子群体庞大,而且被叮咬防不胜防,因此很容易被蚊子感染。
2、体液传播
人与人之间也是会传播寨卡病毒的,因为病毒是可以在人体体内中存活的,所以通过体液也是可以传染寨卡病毒的。携带有寨卡病毒的患者,与普通人进行亲密接触的时候,就会通过体液将病毒传播给对方,从而导致对方感染。
3、母婴传播
如果孕妇感染了这种病毒,或者哺乳期的母亲感染了这种病毒,也会通过脐带、乳汁等方式传染给胎儿、婴幼儿,从而导致其感染。婴幼儿的免疫力很弱,而且主观防护措施几乎没有,因此很容易遭到极大的危害。
寨卡病毒预防方法
寨卡病毒预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寨卡病毒的预防首先要做的就是预防蚊子叮咬,在蚊子盛行的季节里,出门一定要穿戴防蚊的衣服,可以避免被蚊子叮咬。在家中可以安装纱窗、纱门在阻挡蚊子进入。在睡觉的环境中安装蚊帐、可以进一步避免被蚊子叮咬。在疫病区域,要尽量避免与其他人接触,特别是亲密接触,可以有效预防感染病毒。
寨卡病毒病毒危害
感染病毒后对身体健康危害极大,人体受到病毒感染的影响,自身个组织器官会遭到破坏,因此很容易出现皮肤病、肠胃疾病、视力下降等多种不利影响。而且寨卡病毒最大的影响是孕妇和婴幼儿,感染病毒后会严重影响身体的生长发育,导致胎发发育畸形,出现小头症的几率极大,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带来不利影响,会出现智力下降、大脑功能不全、脑神经障碍等不良反应。人体受到病毒感染,自身免疫能力降低,因此很容易感染其他疾病,一旦多症并发,对健康的危害就更大了。寨卡病毒会引起自身免疫系统障碍和神经系统紊乱,如果情况严重,很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将会有生命危险。
寨卡病毒治疗措施
因为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因此只能通过一些方式来增强自身免疫能力。在患病期间,不可服用阿司匹林,这种药物基本无效,而且还可能会造成不良反应。可以服用一些消炎的药物,来增强自身对病毒的抵抗能力。可以在皮肤患处涂抹一些止痒、消肿的药物,用来提高皮肤的免疫力。对于有疼痛症状的患者,可以食用一些镇痛的药物,可以有效减轻痛苦。
寨卡病毒
寨卡病毒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单股正链RNA病毒,直径20nm,是一种通过蚊虫进行传播的虫媒病毒,宿主不明确,主要在野生灵长类动物和栖息在树上的蚊子,如非洲伊蚊中循环。该病毒最早于1947年偶然通过黄热病监测网络在乌干达寨卡丛林的恒河猴中发现,随后于1952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人群中发现。该病毒活动一直比较隐匿,仅在赤道周围的非洲、美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有寨卡病毒感染散发病例。最早一次暴发流行是2007年发生在西太平洋密克罗尼亚群岛的雅铺岛,更大的一次流行于2013年-2014年发生在大洋洲的法属波利尼西亚,感染了约32000人。伊蚊还传播黄病毒科中的另外三种病毒,包括登革热病毒、基孔肯雅病毒和黄热病毒,也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几十年前,非洲的研究者注意到伊蚊传播的寨卡病毒疫情莫名其妙地跟随伊蚊传播基孔肯雅病毒疫情之后。类似的规律开始于2013年,当基孔肯雅病毒从西到东传播时,寨卡病毒紧跟而来。
寨卡病毒通过哪些途径传播?
寨卡病毒主要通过蚊媒(伊蚊)传播,伊蚊叮咬了寨卡病毒感染者后被感染,通过再次叮咬将病毒传播给其他人。除了伊蚊传播,寨卡病毒也可经其它方式传播,但都比较少见,如通过性接触和血液传播,也曾有报道证实寨卡病毒可以通过胎盘传播给婴儿。 寨卡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 图:37℃情况下,电镜中观察到ZIKV的形态(Kostyuchenko et al. 2016) 如上图,在37摄氏度情况下,寨卡病毒呈球形,直径40-70 nm,有囊膜,其囊膜包裹着由一条正链RNA构成的基因组,其大小约10.8 Kb。 寨卡病毒还有几位近亲,如登革病毒、黄热病毒以及西尼罗河病毒,他们都属于黄病毒科的黄病毒属。
寨卡病毒病是什么?
寨卡病毒病是一种以蚊虫为传播途径传播的病毒,这种病毒会对皮肤、肌肉、神经、关节等各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危害极大,这种病毒目前没有有效预防疫苗,截止到2016年2月17日已蔓延至34个国家,在2016年5月15日,我国的北京、广东两地先后报告两期寨卡病毒感染案列,这两名感染者都是从疫情区回国者。病毒就在我们身边,我们难道要对病毒一无所知吗?下面就来详细了解寨卡病毒。1、传播方式寨卡病毒主要是通过携带这种病毒的蚊虫、虱子等虫类叮咬传播,以蚊虫传播为主要途径。而且一旦感染了这种病毒,与其他人接触的时候,也会感染这种病毒,所以这种病毒一旦爆发,传播十分迅速。2、预防方法这种病毒目前还没有有效疫苗,所以通过疫苗来预防病毒是不可行的。有效的方法就是减少蚊虫与人体接触,做好蚊虫隔离工作和消灭工作,清理容易滋生蚊子的缓解,来减少这种病毒的传播途径。无论什么人一旦出现了这种病毒的病症,需要立即前往当地医院进行隔离防治工作,以免病毒感染,这种病毒是可以治愈的,但是也需要尽早治疗。3、症状表现这种病毒潜伏期不明,如果发作后症状较轻,在2-7天会自动痊愈,但是大多情况无法自愈,主要表现的轻微症状有低热、斑丘疹、关节疼痛、结膜炎、肌肉酸痛、头痛、眼眶铜、肌肉无力等不适症状,还有一些比较少见的症状有腹痛、恶心、呕吐、粘膜溃疡、皮肤瘙痒等不适症状。这种病毒还可能会造成神经和自身免疫系统的并发症,症状根据病情而定。这种疾病对婴幼儿危害极大,会导致幼儿先天发育畸形,以小头畸形居多。4、治疗方法目前没有特异性的治疗方法,对于这种疾病,退热可以采用乙酰氨基酚,不建议使用阿司匹林,具体治疗方法还需要根据具体病症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所以一旦发现感染,需要尽快前往医院进行相应的防治工作。
寨卡病毒是什么
1 寨卡病毒是什么 寨卡病毒(ZIKV)属于黄病毒科病毒科,黄病毒属,可以通过伊蚊传播给人类。寨卡病毒最早于1940年代在非洲被发现,此后也传播到东南亚、太平洋岛国和美洲地区。由于传播该病毒的伊蚊(又名黑斑蚊,是一种蚊科库蚊亚科伊蚊属昆虫,伊蚊属蚊虫通称伊蚊,分布全世界)在全世界都可以找到,病毒的爆发很可能会传播到更多国家。 2 寨卡病毒的传播途径 与埃博拉病毒一样,寨卡病毒可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给人类。现已知多种伊蚊都可以传播这种病毒。病毒会通过蚊虫叮咬人体后传播,在极少数情况下,病毒也会通过性传播或者母婴传播。孕妇感染寨卡病毒后,产下的婴儿会出现小头症。 3 感染寨卡病毒的症状 寨卡病毒引起的症状就像是登革热的温和形式,但是寨卡病毒感染者中,只有约20%的会表现出轻微症状,如发热、皮疹、关节疼痛和结膜炎等,其症状较为温和,通常不到一周即可消失,需要住院治疗的严重并且病不多见。然而如果孕妇感染后,可造成新生儿人出现小头症。 4 塞卡病毒对新生儿的危害 寨卡病毒虽然对成人危害不大,然而孕妇在妊娠期间感染塞卡病毒后,病毒会感染孕妇后,可能会导致胎盘感染,并进一步可导致胎儿畸形和脑损伤。其产下的新生儿会出现小头症状,患有该病的婴儿头部会比一般正常大小略小,婴儿脑部也有可能出现发育不完全的情况,可能导致新生婴儿畸形并留下后遗症,甚至还会引起死亡。
推荐阅读
- ○ 严厉近义词
- ○ 西安外事学院专科分数线
- ○ 三维激光扫描
- ○ 兔子的英语
- ○ 西宫是什么
- ○ 指望的近义词是什么
- ○ 成都有哪些大学
- ○ 鸭肉粥
- ○ 老筋急转弯
- ○ 本一线2022分数线
最新文章
- ○ 严厉近义词
- ○ 西安外事学院专科分数线
- ○ 三维激光扫描
- ○ 兔子的英语
- ○ 西宫是什么
- ○ 指望的近义词是什么
- ○ 成都有哪些大学
- ○ 鸭肉粥
- ○ 老筋急转弯
- ○ 本一线2022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