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牌《八声甘州》的作者是?
词牌《八声甘州》的作者是?
1.苏轼
2.柳永
正确答案:柳永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此词抒写了作者漂泊江湖的愁思和仕途失意的悲慨。《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八声甘州是词牌名吗
八声甘州是词牌名吗
八声甘州,一首让人耳熟能详的古曲,在中国乃至世界音乐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无论是被演唱,还是被演奏,它总能打动人心。但是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八声甘州,是一个词牌名吗?本文将从多个角度,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
什么是词牌名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词牌名。在唐代,人们开始将诗、词的措辞和韵律予以规定,定为固定的格式,即“词牌”。词牌包括七言、五言、杂言三大类,每个大类又有多个小类。
而每个小类的名称,便是词牌名。比如苏轼的《江城子》就属于七言词牌中的“满江红”;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则是五言绝句中的“明月几时有”。
八声甘州是否属于词牌名
在扩展到歌曲中,也存在“词牌”,通常称为“曲牌”。曲牌还是古曲、民歌等的组合形成的。其中代表性的有《梅花三弄》、《二泉映月》、《广陵散》等。但是像八声甘州这样的曲目,是否也存在所谓的“词牌名”呢?
实际上,在传统的音乐中,曲牌和词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八声甘州这首曲子中,并没有固定的词牌名称,因此无法认定八声甘州是一个词牌名。
八声甘州的曲牌起源
那么,八声甘州这个名字又是从何而来呢?八声甘州的曲牌起源十分复杂,可追溯到唐代至五代时期。其中常常被提到的便是五代后周高宗李煜的《四溟九洲歌》中所称的“八声甘州”。而由于当时受到战争、内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八声甘州》也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和版本。
到了南宋时期,八声甘州在音乐和文学两个领域中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在这个时期,八声甘州逐渐成为了一个极具特色的曲牌,被人们广泛传唱、演奏和赞美。
以八声甘州为题材的词歌诗
作为古曲,八声甘州在历史上留下了诸多珍贵的文学作品。从唐代到清朝,八声甘州先后被各个时代的文人墨客用词歌诗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寄托自己的思绪。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韩翃的《广陵散》、晏殊的《浪淘沙·北青萝》、苏轼的《八声甘州·寄黄几复》等。
这些词、歌、诗中,充满了对生命、命运、故乡的回忆,对困境、不幸的反思和审视,以及对艺术、音乐、文学的热爱和赞叹。这些作品不仅仅是文学的精品,也是八声甘州这个曲牌最好的诠释。
八声甘州在现代音乐中的应用
八声甘州在现代音乐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在古典乐、现代歌曲、电影电视剧配乐等领域都可以看到八声甘州的影子。活跃在世界音乐舞台上的古琴演奏家王莽,也以八声甘州为主题,发行了自己的专辑。
八声甘州这个曲牌自诞生以来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在各个时期,受到了不同形态的表达和发展。即使现在,八声甘州也在不断地被演绎、被传承,带给人们更多的思考和感动。
总结
总之,八声甘州并不是一个词牌名。但是作为一首名闻天下、耳熟能详的古曲,八声甘州在中国音乐史上一直区别于其他曲目,成为了一个独立而重要的“品牌”。人们在各个方面的发掘和演绎中,不仅仅延续了它作为曲牌的传统,更是让这首曲子在音乐、文学、哲学等多个领域中不断发光发亮。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赏析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羁旅漂泊的感慨以及对家乡和妻子的思念之情。
上片写景。傍晚一场匆匆而来的秋雨后一片凄凉萧瑟的秋色,寒风冷冽疾劲,关山江河一片冷清萧条,落日的余辉落在高楼上,到处都是枯萎的花朵和凋零的落叶,滚滚东流的江水。
下片抒情。萧条的景色,引起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他登高望远,望不见故乡,只望见一片凄凉。他不禁去想,自己这些年为什么要羁旅他乡。又想到远在故乡的妻子,也因为对他的思念常常登楼眺望,多少回把远处开来的船误认为是自己丈夫的归舟。妻子也许会开始埋怨起常年不归家的他,但妻子不知道的是,此刻他也正倚着栏杆,遥望着故乡,苦苦地思念着她。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及赏析
【 #诗词鉴赏# 导语】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下面是 无 为大家带来的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宋代: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杆处,正恁凝愁!
译文
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面上,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分外寒凉清朗。凄凉的霜风一阵紧似一阵,关山江河一片冷清萧条,落日的余光照耀在高楼上。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一切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只有那滔滔的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不忍心登高遥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想起美人,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她哪会知道我,倚着栏杆,愁思正如此的深重。
注释
潇潇:风雨之声。
一番洗清秋:一番风雨,洗出一个凄清的秋天。
霜风凄紧:秋风凄凉紧迫。霜风,秋风。凄紧,一作“凄惨”。
是处红衰翠减:到处花草凋零。是处,到处。红,翠,指代花草树木。语出李商隐《赠荷花》诗:“翠减红衰愁*。”
苒(rǎn)苒:渐渐。
渺邈:遥远。
淹留:久留。
颙(yóng)望:抬头远望。
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语出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天际识归舟,云中辩江树。”
争:怎。
恁(nèn):如此。凝愁:忧愁凝结不解。
创作背景
柳永出身士族家庭,有求仕用世之志。适逢北宋安定统一,首都歌楼*馆林林总总被流行歌曲吸引,乐与伶工、歌*为伍,初入世竟因谱写俗曲歌词,遭致当权者挫辱而不得伸其志。他于是浪迹天涯,用词抒写羁旅之志和怀才不遇的痛苦愤懑。这首词大约作于柳永游宦江浙之时。
赏析
此词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澄澈如洗。一个“对”字,已写出登临纵目、望极天涯的境界。当时,天色已晚,暮雨潇潇,洒遍江天,千里无垠。其中“雨”字,“洒”字,和“洗”字,三个上声,循声高诵,定觉素秋清爽,无与伦比。
自“渐霜风”句起,以一个“渐”字,领起四言三句十二字。“渐”字承上句而言,当此清秋复经雨涤,于是时光景物,遂又生一番变化。这样词人用一“渐”字,神态毕备。秋已更深,雨洗暮空,乃觉凉风忽至,其气凄然而遒劲,直令衣单之游子,有不可禁当之势。一“紧”字,又用上声,气氛声韵写尽悲秋之气。再下一“冷”字,上声,层层逼紧。而“凄紧”“冷落”,又皆双声叠响,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量,紧接一句“残照当楼”,境界全出。这一句精彩处“当楼”二字,似全宇宙悲秋之气一起袭来。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词意由苍莽悲壮,而转入细致沉思,由仰观而转至俯察,又见处处皆是一片凋落之景象。“红衰翠减”,乃用玉溪诗人之语,倍觉风流蕴藉。“苒苒”,正与“渐”字相为呼应。一“休”字寓有无穷的感慨愁恨,接下“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写的是短暂与永恒、改变与不变之间的这种直令千古词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无语”二字乃“无情”之意,此句蕴含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
“不忍”句点明背景是登高临远,云“不忍”,又多一番曲折、多一番情致。至此,词以写景为主,情寓景中。但下片妙处于词人善于推己及人,本是自己登远眺,却偏想故园之闺中人,应也是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误几回”三字更觉灵动。结句篇末点题。“倚阑干”,与“对”,与“当楼”,与“登高临远”,与“望”,与“叹”,与“想”,都相关联、相辉映。词中登高远眺之景,皆为“倚闺”时所见;思归之情又是从“凝愁”中生发;而“争知我”三字化实为虚,使思归之苦,怀人之情表达更为曲折动人。
这首词章法结构细密,写景抒情融为一体,以铺叙见长。词中思乡怀人之意绪,展衍尽致。而白描手法,再加通俗的语言,将这复杂的意绪表达得明白如话。这样,柳永的《八声甘州》终成为词的丰碑,得以传颂千古。全词景中有情,情中带景。上片于壮丽的秋景之中含有凄凉伤感之柔情,下片于缠绵的离情中带有伤感之景,前后情景交相辉映。上片写观景,虽未点明登楼而登楼之意自明;下片于“依栏杆处”再点登楼,起到了首尾呼应作用。笔法之高妙,于此可见,作者不愧为慢词的奠基人。
推荐阅读
- ○ 严厉近义词
- ○ 西安外事学院专科分数线
- ○ 三维激光扫描
- ○ 兔子的英语
- ○ 西宫是什么
- ○ 指望的近义词是什么
- ○ 成都有哪些大学
- ○ 鸭肉粥
- ○ 老筋急转弯
- ○ 本一线2022分数线
最新文章
- ○ 严厉近义词
- ○ 西安外事学院专科分数线
- ○ 三维激光扫描
- ○ 兔子的英语
- ○ 西宫是什么
- ○ 指望的近义词是什么
- ○ 成都有哪些大学
- ○ 鸭肉粥
- ○ 老筋急转弯
- ○ 本一线2022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