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猫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编程猫 > 编程 > 正文
清明节的散文
清明节的散文
提示:

清明节的散文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清明节的散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篇1 :清明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相信大家对这首诗并不陌生,我也一样。每到4月的时候我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这首诗,因为清明对于我来说不仅是祭祀祖先那么简单,它也是我和家人短暂相处的时候。   人们都说清明总是下雨,可我每次回家的时候天气都特别好,太阳也不大,又不下雨。这都成为了一种惯性。也许是老天特别照顾,又或许是祖上积德吧。   我喜欢回到家被亲人包围的感觉,也喜欢用心去感受亲人们的关心。每次接近清明的时候我总是兴奋不已,也总是想起家人淳朴的笑脸,那时的我总是期待着快点回家。   虽然路有点难走,但美丽的风景让我忘记了疲倦。一路上都有农民种的桑树,桑树的根部都会有桑葚,农民知道会有贪吃的小孩偷摘桑葚,所以在清明的前后都不会喷洒农药,这倒给我带来了一些饭后水果。田野边还有一种野果,家里都叫那种野果为“清明果”因为它总是在清明的时候成熟。果实成熟的时候是黑色的,吃起来很甜,还未成熟的是青色的,吃起来又酸又涩,但很好吃。   田野里还有农民在种田,虽然祭祀祖先是大事,但也不能误了农活,就算下雨也要继续干活。我被他们的勤劳所感动,为他们照下一张张劳动的见证。   有人说清明的时候是最累的,我不这么认为。清明是对亲人的怀念,是感谢祖先创造出美好的生活,是珍惜与亲人短暂相聚,更是放松身心,给自己放假的时候。所以,不要抱怨,要感谢!   爱的姥姥一定会在某个地方关注着我的成长……   篇2 :清明节   清明节这天,我们全家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龙华烈士陵园。   进入陵园,两边的松树、柏树相间,一行行,一列列;好似士兵守护着烈士们的英灵;又好似正在检阅;还好似在迎接我们的到来。   穿过那参天大树,就看到了江**主席题词的纪念碑,上面写着“丹心碧血为人民”几个大字,我们慢慢走上台。这时,在那宁静安详的墓园里面,我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心灵的震荡,似乎有无数的英灵在我的身旁萦绕。静静地听听那小鸟雀跃,好似是在启迪着我们的心扉。我们全家都深深鞠了一躬,以此来表达我们的崇敬之情。墓碑两旁各有1个雕塑。左面一个怒目圆睁,露出杀气,好似要跟敌人作殊死拼搏。右边一个手拿抢,正在瞄准敌人发射子弹,他目光炯炯,使敌人惧怕三分,这些雕塑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表现了烈士们为新中国的成立,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英雄气概。   接着我们走进了展览馆。大家都注视着那一张张照片,遥想着无数中国革命志士在民族存亡关头,为国捐躯的那段峥嵘岁月。先烈们的艰苦奋斗为国捐躯的革命精神和浩然正气,深深感染了我们。   我们随后来到了无名烈士雕似前,大家都被这动作惊呆了。他虽然倒下了,但仍举起手臂,好似还要攻击敌人,又好似在呼唤;“后代们,年轻人,你们一定要把新中国建设好!”雕似,熊熊燃烧的长明火预示着今后中国一定能繁荣昌盛。   这时,仿佛我的耳边想起了《少先队队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烈光荣传统……”   篇3 :清明节   雨在外面纷纷地下着,今年的清明要来了……   又到了每年一次的清明节,妈妈带我回江苏老家去扫墓。清明,给人的印象总是下着小雨,一片凄凉的样子。   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后来,介子推归隐山林后,晋文王为逼其出山,放火烧山,结果介子推和他母亲被烧死,晋文王伤心,作为纪念,规定以后每年那天全国都不许生火,只吃生的食物,那天就是清明。   今年的清明节,我跟我妈妈似以往一样,带上纸钱、食物等东西,买了两束鲜花。我们找到我姥爷的墓,磕了三个头,把花放在墓前,然后烧纸,烧的时候,纸烧起来,黑色的烟不停地向上窜,风一吹,迷得我的眼睛都睁不开来,有的时候还把烧出来的灰吹的满天飞。烧完之后,在地上留下了一滩黑灰。烧的时候,妈妈、大姨、舅舅都给姥爷说话。   烧完纸,我们走出墓园途中还看到许多人都在给自己的亲人烧纸钱,还有在那哭的,也有笑的。   清明是祭奠先祖的好时节,也是踏青的好时节。   篇4 :清明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甫的这首《清明》从那时的唐朝到现在,已经是家喻户晓了。但今年的清明节不但不下雨,反而下起“雪”来了。从家出门,迎面而来的是灰白的烟雾,烟雾里还带着一片片银灰色的漂浮物,在空中盘绕飞舞着。从远处看去,仿佛是天降瑞雪,煞是好看,但是当你走近这些“雪花”时,才发现是家家户户先给先人的“礼品”在燃烧时造成的“人工大雪”对于前不久才下过雪的北方来说,在这样的春天里还有那许许多多缓缓漂浮的“雪花”,倒真是颇有诗意。不过,如果着朦胧的意境中不带来呛鼻的、燃烧过的气味的话,我相信,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我们走在大街上,起初,路上的行人没有多少,可能是因为我们出来的时候太早了这个原因吧。但过了不久,路上的人们渐渐多了起来,特别是车站那里,挤满了前去上坟、扫墓的行人,于是,大多数人能上去车的就上了,而上不了的就只能打的或等下一辆。汽车到站后,我们看见那里烧冥纸的人个个面无表情,大家都注视着那熊熊烈火,不时放下去一些“元宝”进去。只见火堆里冒出了浓烟,把对面的景物熏得摇摆不定。看着情景,下符合了“路上行人欲断魂”。冥纸的火灰恋恋不舍的被风儿带走,盘旋向上,好似奔赴天堂,带去给人们所缅怀的先人。看着这一切不知不觉有一丝伤感。   今年的清明节,通过我和我见人的亲身体验去上坟,看到了许多东西,同时还听到了许多东西,这一切都使我增长了不少见识和知识。   篇5 :清明节   清明节那天,我们一家外出踏青,提起来就让人高兴。   我们去了黄河大堤,那里的环境绝对可以称上一流,令人心旷神怡。一路上,金黄的玉兰、紫盈盈的紫荆和粉红的桃花,似精美的画卷一样,从车窗外不停地闪过。柳树也不甘落后。风轻轻地吹,柳枝就仿佛仙女的长袖一样在空中飞舞。这种景象让人看了就不禁赞叹。密密的防洪林宛如威武的战士,守卫着黄河。   我们把车停到路边去挖野菜。刚下车,一群羊围了过来,“咩——咩——”直叫。它们走后,路边似是被扫荡了似的,留下一堆羊粪。在挖野菜之前,妈妈先告诉了我哪一种是荠菜。没想到野菜的根居然扎得十分结实,用手根本拔不出来,我只好就地取材,拿木棒当工具。我前几次全都认错了,因为附近跟荠菜长得很似的有许多。采野菜看着简单做着难,才采了几个,我就累得筋疲力尽了。   钓鱼,大家应该都不陌生。我们今天钓了一条超大的鲤鱼,都快四斤了。看来在钓鱼的技术上需要有所改进,因为旁边的老爷爷几分钟就钓上一条,而我们一小时才钓上一条。这里的鱼可真精啊!它们专门一点一点地吃饵料,直到吃完为止,你会觉得是小鱼在触碰,所以就不理会。在往回走时,我得意洋洋,因为我们钓到了今天最大的一条鱼。但没注意,那条鱼突然蹦到了地上,想回到鱼塘!我说:“想逃?没那么容易!”说着就把它逮着了。   今天一天下来,累得我“腰酸背疼腿抽筋”,但玩得十分高兴。   篇6 :清明节   每当清明节,家家户户几乎都要包艾饺。于是,在清明节前一天,外婆打电话给我们让我们去她家包艾饺。因为我从来没包过艾饺,所以感觉很兴奋。   到了外婆家,我发现外婆已经把艾草整理好了,并把它们装在一个箩筐里,洗干净,烧熟,切成小段。然后,我就上去帮忙把艾草放进糯米粉里,糯米和艾草混在一起,夹杂着一股淡淡的幽香,让我感到心旷神怡。外婆用筷子搅拌了一下,加上水,再用手反复压着,揉成了一个绿色的面团。等到差不多的时候,就把它们掐成一小团一小团的,我手忙脚乱地捏起来,先把它搓成一个圆,然后再用手压扁。外婆准备了两种馅,一种是芝麻白糖,另一种是豆沙。我放了一勺芝麻白糖在上面,两边用手指头沾点儿水,合起来粘在一起,第一只艾饺就做好了!我小心翼翼的把它放在纸上,可是和外婆做的一比,简直惨不忍睹,就似一艘弱不禁风的船,被风一吹,就翻了。外婆看到了,笑着说:“你拧的粉团太小了,当然做不大,而且芝麻白糖要放在中间,否则馅会漏出来的。”   我听了外婆的话,一只又一只的接着包,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在我手里的艾饺也变得有模有样了,就似一个个威武的士兵。   艾饺包好后,就上蒸了,二十分种后,吃着自己包的艾饺甜甜的、糯糯的、香香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当然,通过包艾饺这件事,也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想要取得成功,都要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   篇7 :清明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首描写清明景象的诗句,至今依然流传不绝。   清明节,人们要祭祖。我也跟着爸爸、姑姑们去给奶奶扫墓。奶奶的墓坐落在一块麦田之中,远处的树早已经发芽了,垂下的枝条浓绿浓绿的。树枝上,燕子、麻雀叽叽喳喳地叫着,还时不时地追逐嬉戏。脚下的麦苗也窜起一拃高了,还一派盎然春色。   穿过田间的麦垄,我们来到奶奶的墓前。大家都不怎么说话,气氛越来越严肃和凝重。姑姑打开箱子,把准备的供品一样一样地拿出来,烧鸡、点心、馒头、水果,一样又一样地摆在坟前。伯伯把酒瓶小心翼翼地打开,恭恭敬敬地倒了三杯,慢慢地洒在在坟前的泥土里。爸爸把金箔、银箔、冥币和纸草堆在坟前,轻轻划着火柴点燃了,冒出浓浓的青烟,还有几片灰烬伴随着青烟飘向远方。大家都在小声哭泣,嘴里还念叨着“吃吧!喝吧!拿钱用吧!在那边别冻着、饿着。”我在旁边看着、听着,心里也饱含了哀伤。   我出生的时候奶奶已经去世好多年了,虽然没有见过她,可我知道她一定非常慈爱。爸爸、姑姑恭恭敬敬地前来祭奠,正是感谢她生前的养育之恩和关怀爱护。   在回去的路上,车窗外依然春色一片。小河里的水哗哗地流淌着,倒映着岸边的杨柳,还有几只鸭子在水面上来回游荡,不是划出道道波纹。在这个时候纪念祖先,表达我们的哀思,不也包含着我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望吗?   篇8 :清明节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每当这个节日到来时,我们都会去扫墓,来祭奠着亲人。同样的,我和妈妈姐姐也一起去扫墓了。同时,我知道了清明节的来历。   在我们去外公家的路上,我问妈妈清明节是怎么来的,妈妈说:“是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候,普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跟随他的介子推从腿上割下一块肉给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普国当了国君,封赏跟他流亡在外的随从,但介子推拒绝了。在山上隐居生活,普文工没有办法了,只好放火烧山,想让介子推母子从山上下来,可谁知道,却把他们都烧死了,为了纪念他们,普文工下令每年这一天禁止生火,还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也是清明节的由来。”“原来是这样的啊!”我说。   不一会,我和妈妈姐姐就来到了外公家,外公家里还有我的舅舅、姨姨、哥哥。我的妈妈和他们聊了一会,就带着我和我的一些亲人一起去扫墓了,到了里,妈妈、舅舅、姨姨分别去给自己死去的亲人烧纸,还都哭了出来。我也回想起来了他们在世时对我的关爱,情不自禁的哭了出来。然后,我们带着痛苦的心回外公家了。   到了家,外公又给我们聊了一会,还让我和姐姐、哥哥去放风筝,说在这一天放风筝能消除你们的烦恼。于是,我们高高兴兴的去放风筝了。   现在,清明节已经过了。但我的心里还记得那一天,去扫墓、和外公谈话、放风筝。这些景象依然记忆犹新。

清明节的散文文章
提示:

清明节的散文文章

  【关于清明节的散文文章1】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烟雨蒙蒙,忧郁哀怨的天,没有了颜色;断桥行人稀疏,呼吸着悲伤的空气,疼痛抽搐着人的每一根神经。   细雨飘飞夹带着流浪游子的眼泪,内心喷涌着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思念。   到了清明,多愁善感的人总会流泪,写下一些感伤的文字。行走在落叶街道,枯黄的叶子在半空盘旋而飞,又在飞舞最美的瞬间掉落。落叶是微不足道的,苍绿蓬勃的枝叶,转眼间枯萎;深秋的季节,对爱的感伤;眼里灰色的天空,满是阴霾,到处都是灰色;一个人的夜晚,靠在会唱歌的墙,听着野蔷薇的旋律,月光不再皎洁,爱情不再纯洁,相爱变得奢移;梦里回到青石板的村庄,让心灵的泅度,看淡悲伤,明白爱情只不过是乡间的一场炊烟,人间的灯火,美丽的灯花,再美丽也会有熄灭的一刻。   曾经年少不谙世事的我,没有经历过生离死别的撕心裂肺,没体会过失去亲人的痛苦,自然不懂得生命的脆弱与短暂。我曾遥指苍茫天地傻傻地问:世界上真的有那么多的唯美和凄美吗?为什么想象之中的童话总是那么的美好?一只静静停留在枯树枝上苦苦等待归人的候鸟,树下铺满了泛黄的落叶,定格成瞬间的画面真的很唯美。可当阵阵掠过的秋风,拂过候鸟稚嫩的翅膀,沙子模糊了它的眼眸,嘴角没有了往昔温馨的笑,剩下的只是它内心道不尽的悲凉。   还记得那个烟雨朦胧的清明,我背着相机,经过落雨的屋檐,打湿了我的衣衫,冷湿的寒意渗入我的骨髓。我们来到了一片墓地,错综的小道杂草丛生,浸染着荒芜的气息。   这一刻我被墓碑和荒芜包围着,我的眼里多了几许的压抑,没有了轮廓。回想昨天,有时的我,抱怨生活,认为生活是一件半成品,是一件很无聊的事。却混然不知生活在候知候觉中其实教会了我很多,记忆中此刻五光十色的生活变得全然陌生。   古老的墓碑上雕刻着陌生的文字,我不经意间看到有一段裂痕的墓,一朵不知名的小花在那儿悄然地生长,让我惊喜,也让我感到悲伤。这朵小花异样的色彩,莫明的感伤也油然而生。我用相机将这一画画定格成永恒。不顾意念和尘土。   那一片墓地,让我懂得,能活着,已是爱。生命其实是个很脆弱的东西,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我们不能总是想着别人怎么活,更不能一直为别人而活。我们需要的是去珍惜,懂得领略生活给予我们风景。   我们都向往那片纤尘不染的天空,没有落地黄花悲伤,没有硝烟的战场,没有生离死别的痛彻心扉;在这里,你年华不会老去,生命不会褪色,生活没有心酸的眼泪,爱情只有最美的开始,没有世纪末撕心裂肺的告别。岁月缄默,我要守望纯洁时光里那片纤尘不染的天空。   烟雨三月,悲伤笼罩的清明,清冷而肃然,变得朦胧,变得沉默,神圣庄严而让人不敢靠近。而看尽生命阅历的太阳,不管世事怎么流转,流年的彼岸花散发什么芬芳,它依旧热烈而温暖,带着最灿烂的笑颜,迎接孤独向晚的黄昏,独自面对黑夜的鬼魅;看透红尘世故的月亮,它高贵纯洁,冷艳而美丽,独自承受凄冷黯淡的残缺月,低吟浅唱世间那份珍藏在她心底最温暖的感动,静静地享受这份独处的美好时光,还一如从前地唱着最虔诚的祝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生命,行走在悬崖边上,太脆弱,太短暂,太匆匆。有时候,你一个华丽的转身就是一场无声的告别,没有前兆,没有仪式,有些人的身影就这样从你的生活销声匿迹,站在奈何桥边上喝下了忘记尘世的孟婆汤,只能期盼来生的相见。   生命,没有等待从头再来的奢念,没有生而复还的如果;走到了尽头,枯干了,冷却了,消失了,暮入黄昏,瑟瑟秋风扫落叶,就是一辈子的终结,没有来世的复活。   一朝烟雨,一纸唏嘘,一寸光阴,烟花三月,走过市井阡陌,听杜鹃清脆的歌声,听老人唱不尽的故事,道诉不完的苍凉;夜色如许,住进花落的乡村,孩童牧归笛声悠扬;听寂寞古树夜笙歌,看清风弄明月;透过黄昏夕阳看尽流年的光景,了却飘零落叶浮尘事。浮华光景,我不再做青春里肇事的逃逸者,荒芜时光的古堡城。   烟雨清明,雾里朦胧的晨曦,走过生命的断桥,走过死亡的坟墓,清风舞衣袖,掠动发梢,青丝已变白发,亦步亦趋,撑一把油纸伞,行走在岁月的中央,走在珍惜的风雨中。   【关于清明节的`散文文章2】   细雨淅淅沥沥的不停落着,白茫茫的雾气笼罩着墓地,空气凝重而又低郁,我独自一人默默地伫立在父亲的坟头,久久的凝视着那个黄色潮湿的土堆,父亲永远长眠于此了。坟头上,几棵瘦弱的小草在微风中抖动着,不时有几滴颤动的水珠从草尖上滑落,无声无息。一个幼小的黄色蚂蚱在草茎上上攀援。雨,还在不停的落着,在我脸上洒落,洒落又落下,我带着一柄黑伞在手里没有撑开,清明时节雨纷纷。   清明时节雨纷纷——这是父亲在我会说话的时候,便开始教我的第一首诗。方圆几十里,我家是书香世家,父亲是一个很有名望的教书先生,写得一手好字。父亲中年得子,对对我甚是疼爱,无论刮风下雨,都背着我一同上学。记得一年冬天,大雪足足有三尺厚,脚踩在雪上几乎拨不出来,父亲当时已年过花甲,他仍固执的背着我上学。背着我时把头沉沉的低下,两手向后用力撑在墙壁上,腰部弯起,双膝吃力的屈曲着,等我两手搂紧他的脖子,小小的身子紧贴他的脊背时,他才用骨节凸出的双手扣紧我的小屁股如托千斤似的把我背起,多少年后,在那段漂泊异地地苦读寒窗的日子里我把父亲的背影压缩进我瘦弱的躯体,温暖我凄清孤寂的寒夜。   雾,越来越浓,不远处传来阵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有人在放墓鞭了。我撑开手中的长柄黑伞,在坟旁放好叠好的纸钱,轻轻滑着火柴点着。微风中,黑色的纸灰缓缓地飘起,飘起又落下,颤颤地。我虔诚地跪在父亲的坟前,任凭雨水冲洗着我的思绪。   父亲一生清贫两袖清风。唯一嗜好便是喝酒,忧在其中乐在其中晚年尤甚。每次放假回家,父亲总要炒几样小菜,和我一同畅饮。父亲酒量不大,每逢酒罢,父亲微带醉意的时候,脸就发红,话也愈多了。父亲谈的最多的自然是祖父——私塾先生的清贫迂腐,三下考场的晦气和落魄。我最崇拜的是我的祖父,他是铮铮傲骨的男子汉,在那艰苦的年代,不畏汉奸的利诱,大义凛然的教孩子们国语,虽屡受磨难依矢志不渝。不过,那时我只认为父亲在领我寻根,后来,我真正理解到,祖父在父亲心中永远存在。   在我考上平原师范的时候,父亲已退休在家,父亲失去了讲台和教鞭他的心情是何等的消沉。他的晚年便是一份长长的寂寞和期待中打发日子。每次次的家信透露出心情的凄惨和悲哀,而陶醉于校园欢乐中的我从未在意过,只当一纸加急电报送到我手中时,我才突然觉悟自己欠父亲的太多太多了。   尽管昼夜兼行,也终究没见父亲一面,父亲双目圆睁,向远处久久凝视着,他死不瞑目。永远失去的往往是从前未曾留意的珍重父亲的突然辞世,使我的心绪陡然间陷入了一种空旷,当灵车从我视野里消失后,我似乎才突然领悟到我失去了父亲,从此不再拥有父爱。   收拾父亲遗物时,发现父亲抽屉里整整齐齐地叠放着我的回信,每个信封的醒目处还注了序号,老花镜静静的躺在上面,听邻居说,父亲晚上还在灯下读信,一个跟头跌倒,便再也没有站起来。   看着一封封的信函,我后悔万分,每次给父亲回信,聊聊数语,而父亲,我挚爱的父亲正是靠信中的片言片语,打发着孤寂的日子,忍受着盼着我回家的焦灼与痛苦。   人的一生总会或多或少地演绎一些可歌可泣的故事。我不知道父亲的一生可算作一个动人的故事?如果算的话,父亲的故事里没有悲壮的情节,没有可挖掘可升华的博爱,有的只是默默的操劳化成的一种温情。   为父亲精心剪制的纸钱化成了最后一片纸灰,带着我享用了三十年的父爱在春风中化飞。望着父亲的坟头,我潸然泪下。雨,还在不停的落着,清明时节雨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