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习俗有哪些?
1、点岁火 除夕之夜,客家人有守岁的习俗,家家通宵达旦灯火明亮,称之为“点岁火”,火笼加炭称之为“沤火桶”。大家团聚一起,辞旧岁迎新春,共享天伦之乐。除夕之夜,大人还有给小孩压岁钱的习俗。 2、敬祖先 腊月三十日早餐后,凡是当年添了男丁的就要派人到祖祠打扫卫生,将祖祠墙壁粉刷一新。午后,陆续有人携礼盒、三牲、炮竹、元宝香烛等祭品前往祖祠拜祭进香。行礼之后,放炮竹,有的放铳。每到大年三十午后,祖祠香火缭绕不断,炮竹声不绝于耳,一直延续到黄昏。 3、拜年 初一早餐,客家人习惯要吃“长寿面”,因为面条长象征长寿。接着小孩要给长辈拜年,长辈要给孩子糖果桔子,有的还会给“红包”,旧称“挂颈”。到亲戚家拜年,一般要带桔饼、糖等礼物,主人备茶果接待,有的还要留饮“拜年酒”吃鸡腿,拜年活动一般会延至元宵后,甚至正月底。 4、吃素斋 客家人自古以来就有“勤俭持家”的风气、和戒杀生的慈悲观念,所以在年初一,一年头一日第一餐不吃酒肉,也就是吃“素斋”。吃了早斋以后,一般的习惯老人家是要到寺庙烧香,因之寺庙香火鼎盛,大家祈求神明保佑新的一年平安纳福。 5、洗柚叶澡 早上摘回柚叶,中午过后家家户户将柚叶放入锅内水中烧开,每人都要洗柚叶热水澡,其意是把污秽、“穷气”、“衰气”洗掉,干干净净进入新的一年。 洗过柚叶澡后便换上新衣、新帽、新袜、新鞋,从头到脚焕然一新,换下的脏衣服当天要洗涤干净。因此,洗柚叶水澡含有除旧布新之意。这习俗已逐渐被淡化。
客家的习俗有哪些?
客家的习俗: 1、客家哭嫁 女方从迎亲前一天晚上便开始哭嫁。当男方迎亲队伍的花轿到达女方家厅堂时,那唢呐声声,锣鼓阵阵,无形中便催哭了姑娘母女,这时产生第一次哭嫁。第二天拂晓时,姑娘由姑、姐或兄、嫂梳妆打扮,谓之“开容”,准备出嫁,这时产生第二次哭嫁。早宴后,当姑娘蒙上红头巾等待上轿时,这时产生第三次哭嫁。 2、遮伞习俗 三明境域客家女出嫁时要头遮一把伞,因客家方言“伞”与“产”谐音,遮伞意为新娘会传宗接代;迎娶方则要在门前挂一个米筛,因客家人把米筛视为“千里眼神”,用它挡在门口,能够看透新娘一路是否碰到邪魔,并把它们拒之门外。 3、客家春节 百节年为首,过年一直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崇尚传统的客家,围龙屋里的春节更有着一番浓郁的亲情。客家人过春节,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十二月二十四日入年界至除夕为准备阶段;正月初一至初五为过年阶段;年初六至元宵节为余兴阶段。 4、客家山歌节 客家山歌节是台湾竹东地区客家人民间节日。每年正月二十日举行。这一天,新竹、苗栗等地的客家人,都要到新竹县的行东参加盛大的客家山歌大会。远在外地经商谋生的客家乡亲,也会不辞千里赶来参加。 5、客家还花炮 客家“烧花炮”即流行于桂、湘、鄂、渝、黔等省侗族、壮族、仫佬族等民族中的“抢花炮”活动。上述地区的“抢花炮”活动源自广东东江流域、西江流域,尤以广西三江梅林侗族“二月二”抢花炮、广西武鸣壮族“三月三”抢花炮最为著名。《广西通志·体育志》载曰:“抢花炮流行壮、侗、仫佬、汉等民族中,以每年二月二三江侗族自治县富禄镇和古宜镇举行的最为热烈。”“
客家的习俗有哪些?
客家的习俗有如下: 1、点岁火 除夕之夜,客家人有守岁的习俗,家家通宵达旦灯火明亮,称之为“点岁火”,火笼加炭称之为“沤火桶”。大家团聚一起,辞旧岁迎新春,共享天伦之乐。除夕之夜,大人还有给小孩压岁钱的习俗。 2、敬祖先 腊月三十日早餐后,凡是当年添了男丁的就要派人到祖祠打扫卫生,将祖祠墙壁粉刷一新。午后,陆续有人携礼盒、三牲、炮竹、元宝香烛等祭品前往祖祠拜祭进香。行礼之后,放炮竹,有的放铳。每到大年三十午后,祖祠香火缭绕不断,炮竹声不绝于耳,一直延续到黄昏。 3、拜年 初一早餐,客家人习惯要吃“长寿面”,因为面条长象征长寿。接着小孩要给长辈拜年,长辈要给孩子糖果桔子,有的还会给“红包”,旧称“挂颈”。到亲戚家拜年,一般要带桔饼、糖等礼物,主人备茶果接待,有的还要留饮“拜年酒”吃鸡腿,拜年活动一般会延至元宵后,甚至正月底。 4、吃素斋 客家人自古以来就有“勤俭持家”的风气、和戒杀生的慈悲观念,所以在年初一,一年头一日第一餐不吃酒肉,也就是吃“素斋”。吃了早斋以后,一般的习惯老人家是要到寺庙烧香,因之寺庙香火鼎盛,大家祈求神明保佑新的一年平安纳福。 5、洗柚叶澡 早上摘回柚叶,中午过后家家户户将柚叶放入锅内水中烧开,每人都要洗柚叶热水澡,其意是把污秽、“穷气”、“衰气”洗掉,干干净净进入新的一年。 洗过柚叶澡后便换上新衣、新帽、新袜、新鞋,从头到脚焕然一新,换下的脏衣服当天要洗涤干净。因此,洗柚叶水澡含有除旧布新之意。这习俗已逐渐被淡化。
客家人最具特色的风俗
客家人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天穿节、石城灯会、赖公庙会、赣南客家匾额习俗、寻乌客家迎故事等。 1、天穿节 天穿节客家人称之为“天穿日”,是客家地区一个传统民俗节日。客家民间有这样一种说法,过了“天穿”才算过完新年。庆祝“天穿日”客家人有煎饼“补天穿”、天穿射箭、甜粄扎针等主要习俗,用来纪念这一传承已久的农历节日。 2、石城灯会 石城灯会是融灯彩、舞蹈、音乐于一体的客家民间传统文化活动,主要流传于赣州市石城县各乡镇。石城方言中灯、丁同音,舞灯有祝愿人丁兴旺、庆祝吉祥之意,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起,民间自发组织游村串户舞灯为戏,直至元宵“谢灯”为止。 3、赖公庙会 赖公庙会在会昌民间流传甚广,会昌城乡每年农历七月初六定为庆祝赖公诞辰,举办盛大的庙会活动,农历七月初五至初八。庙会以祭祀娱神为主题,活动内容主要有祭神祈福、游神、娱神活动、品尝客家小吃等。 4、赣南客家匾额习俗 赣南客家匾额习俗随中原士族迁徙赣南而逐渐形成,遍布会昌、上犹、于都等赣南各县,其中尤以会昌县的匾额习俗最具代表性。赣南世称“客家摇篮”,南迁而来的中原世族大姓选择聚族而居,为团结宗亲、适应环境、抵御外侮,每个村落建造了规模不同的姓氏宗祠、族祠,并悬挂堂匾、功德匾、寿匾等匾额。 5、寻乌客家迎故事 寻乌客家迎故事以南桥为代表性的“迎故事”习俗中的“闹埸日”“请神、迎故事、安神”“送龙日”三个花节,呈现出的客家文化中重信义、信孝悌、重名节等为人处世的道德价值观念,并以客家文化独有稳定的客家语言、文化、民俗和感情心态深入民意。
推荐阅读
- ○ 严厉近义词
- ○ 西安外事学院专科分数线
- ○ 三维激光扫描
- ○ 兔子的英语
- ○ 西宫是什么
- ○ 指望的近义词是什么
- ○ 成都有哪些大学
- ○ 鸭肉粥
- ○ 老筋急转弯
- ○ 本一线2022分数线
最新文章
- ○ 严厉近义词
- ○ 西安外事学院专科分数线
- ○ 三维激光扫描
- ○ 兔子的英语
- ○ 西宫是什么
- ○ 指望的近义词是什么
- ○ 成都有哪些大学
- ○ 鸭肉粥
- ○ 老筋急转弯
- ○ 本一线2022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