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猫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编程猫 > 编程 > 正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哪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哪里
提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哪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出自《论语·颜渊》,原句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意思为:自己所不愿意接受的,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仲弓问孔子如何处世才能合乎仁道?孔子立即回答道:“一个人待人接物要严肃认真对待,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不论在朝在野都不要去发牢骚。”仲弓感谢道:“我虽迟钝,但一定要牢记先生的话。”
原文内容: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

孔子:
孔子字仲尼,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后人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等,“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他开创私人讲学的风气,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传》《春秋》六经。孔子去世后,后人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出处
提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出处

喜欢传统文化的人,对这一句都不陌生也深知其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做人的修养。大意是自己不喜欢的、不愿意做的、或不想要的东西或事物,就不要强加给别人去做、去想、去要等等。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是互相尊重,切不可以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去要求别人,这即是自私、也是缺乏素养的表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卫灵公》。意思是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体现的是一种宽容的态度。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儒家经典读物《论语》中的《卫灵公篇》第二十四章, 是孔子跟名叫“仲弓”的弟子的对话,对话目的是向弟子传授什么是“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字面意思为,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事物,就没有必要施加到别人身上。 这句话引申意思可以理解为,自己都做得不够好,就不能要求别人比自己做得好。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最怕的是不能相互理解而产生隔阂, 有智慧的人,往往知人善用,懂得如何发掘和调动每个人的优势,让其发挥各自最大的作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解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引申意思可以理解为,自己都做得不够好,就不能要求别人比自己做得好。 世间万物都是平等的,人一定要有宽容之心,用宽容心去和世界进行沟通,才会给自己少树立敌人。否则,会四面树敌,人生路越走越窄。 从处理人际关系的层面来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相当有用处。比如,老板给甲乙两名员工布置了相同的任务,甲因为综合能力要远远超过乙,他很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而乙没有完成。这时,不管是老板还是甲员工,都不能去训斥,甚至挖苦乙员工。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翻译是什么?
提示: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翻译是什么?

字面翻译: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事物,就没有必要施加到别人身上。这句话引申意思可以理解为,自己都做得不够好,就不能要求别人比自己做得好。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最怕的是不能相互理解而产生隔阂,有智慧的人,往往知人善用,懂得如何发掘和调动每个人的优势,让其发挥各自最大的作用。 出自儒家经典读物《论语》中的《卫灵公篇》第二十四章, 是孔子跟名叫“仲弓”的弟子的对话,对话目的是向弟子传授什么是“仁”。 孔子其他名言 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2、言必信,行必果。 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原文和翻译
提示:

论语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原文和翻译

这句话在论语中出现过两次: 一在《论语·颜渊》: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意思是:冉雍问如何是仁?孔子说:出去工作如同会见重要宾客,治理百姓好像承担重大祭典。自己所不想要的,便不要强加于人。在国家工作中没有怨恨,在家族生活中也没有怨恨。冉雍说:我虽不够勤勉,但一定照这话去做。(采用李泽厚《论语今译》的翻译) 二在《论语·卫灵公》: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意思是:子贡问道:“有一个字可以一生遵循的吗?”孔子说:“应该是恕吧:自己所不想要的,便不要给予别人。”(李泽厚翻译,同上) 论语中又讲“推己及人”,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至今仍有其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