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己亥杂诗龚自珍
作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1792年(壬子年)8月22日—1841年(辛丑年)9月26日),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着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着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50首。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 注释 : 1、浩荡离愁: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 2、吟鞭:抽响马鞭。东指:东方故里。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3、落红:落花。花朵以红色者为尊贵,因此落花又称为落红。 4、花:比喻国家。 5、护:保护。 翻译 :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身, 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 我辞官归乡, 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 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 化成了泥土, 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赏析 : 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战争爆发后,他多次给驻防上海的江西巡抚梁章钜写信,商讨国事,并希望参加他的幕府,献计献策。可惜诗人不久就死在丹阳书院(年仅50岁),无从实现他的社会理想了,令人叹惋。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现诗人的壮怀,成为传世名句。 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龚自珍论诗曾说“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书汤海秋诗集后》),他自己的创作就是最好的证明。
龚自珍 · 己亥杂诗
龚自珍 · 己亥杂诗 本文分类:古代诗 发布时间:2013/12/24 己亥杂诗 九州①生气恃②风雷③, 万马齐喑④究⑤可哀。 我劝天公⑥重抖擞⑦, 不拘一格⑧降人才。 ——清 · 龚自珍⑨ 注释 ①九州:指全中国。 ②恃:依靠。 ③风雷: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变革。 ④万马齐喑:喑,哑。这里比喻死气沉沉的局面。 ⑤究:毕竟。 ⑥天公:老天爷。 ⑦抖擞:振作精神。 ⑧不拘一格:不拘泥于成规。 ⑨龚自珍(公元1792-1841年),清代思想家、文学家。 (注意:本诗《己亥杂诗》中的“己”字念“jǐ”,不能读成“yǐ”;也不能写成“已”或“乙”。) 解读翻译 国家的振兴必须依靠疾风迅雷般的巨大力量, 死气沉沉的局面实在令人悲哀。 我希望老天爷能够重新振奋精神, 不拘泥于成规,降下各种治国英才。 赏析 这首诗批判了封建专制的统治,表达了诗人希望改革现状、期待人才辈出的愿望。 诗的前两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是说中国只有经历猛烈的改革,才能改变这种死气沉沉的局面,国家才有希望。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诗人祈求天公不要默守成规,为国家降下各种有用的人才。这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也暗示了统治者的无能。 诗中有对现实社会的描写,也有对改革和人才的呼唤,感情表达的直接、真切。 作业题 国家的振兴和富强需要大量优秀的人才,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才呢?不妨把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发表在下方的评论处。 扩展阅读 龚自珍建议设立新疆行省 1821年,29岁的龚自珍写出文章《西域置行省议》。西北边防一直是国家的心腹大患,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年间, *** 在西部一直用兵不断。除了内部分裂势力,境外沙皇俄国及其他西方国家,也都把各自的黑手伸向这里。在这种情况下,龚自珍大胆地提出,要把西域纳于中央 *** 的有效管辖之下,设立新疆行省。可惜的是,这篇闪耀着远见卓识的文章,并没有引起朝廷的重视。龚自珍气愤地说:“五十年后我在文章中说的话一定会应验!” 其实,不到50年,新疆的战火就燃烧了起来。同治四年(1865年),中亚浩罕汗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阿古柏军事势力在英国支持下,侵入南疆,进而占领天山南北广大地区。1871年,趁火打劫的俄国占领新疆军政中心伊犁地区,开始与英国争夺中国西北边疆地区。 1884年11月17日,清 *** 在左宗裳平定新疆后,正式决定建立行省——此时距龚自珍首次提议在新疆设行省整整63年。 高鼎 · 村居袁枚 · 所见
己亥杂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己亥杂诗》原文: 龚自珍(清朝)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翻译: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己亥杂诗》简介: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写的组诗《己亥杂诗》中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全诗分前后两部分,前两句为第一部分,后两句为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里,诗人以天涯、日暮、落花写出一片浩荡的离愁,以落花自况,赋予自己的身世之感;第二部分以落花为过渡 全诗意象单纯,而情景浑成,比兴无端,而心迹昭然,短短二十八字,展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揭示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生命价值观,具有涵包天地的思想和感情容量,堪称定庵诗的压卷之作。
《已亥杂诗》的原文及其翻译
龚自珍的文学创作,表现了前所未有的新特点,开创了近代文学的新篇章。龚自珍认为文学必须有用。他说,“曰圣之时,以有用为主”,“求政事在斯,求言语在斯,求文学之美,岂不在斯”(《同年生吴侍御杰疏请唐陆宣公从祀瞽宗……》)。指出儒学、政事和诗文具有共同目的,就是有用。下面是我整理的《已亥杂诗》的原文及其翻译,供大家参考。 原文: 己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jiàng)人才。 翻译: 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言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注释: 1.九州:中国。 2.风雷: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变革。 3.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4.恃(shì):依靠。 5.喑(yīn):没有声音。 6.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7.究:终究、毕竟。 8.天公:造物主,也代表皇帝。 9.重:重新。 10.抖擞:振作精神。 11拘:拘泥、束缚。 12降:降生。 作者生平: 书香门第 龚自珍生于1792年8月22日(清乾隆五十七年七月初五)世代官宦的家庭。祖父龚禔身,官至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父龚丽正,字至极,号学路。官至江南苏松太兵备道,署江苏按察使。母亲段驯,著名文学家段玉裁之女。 年少有成 龚自珍自幼受母亲教育,好读诗文。从8岁起学习研究《经史》、《大学》。12岁从其姥爷段玉裁学《说文》。他搜辑科名掌故;以经说字、以字说经;考古今官制;为目录学、金石学等。同时,在文学上,也显示了创作的才华。13岁,作《知觉辨》;15岁,诗集编年;1810年(嘉庆十五年),倚声填词,应顺天乡试,由监生中式副榜第28名。 仕途不顺 1813年4月,龚自珍再应顺天乡试,又名落孙山,7月,妻子因误诊卒于徽州府署。 1814年,龚自珍著四篇《明良论》,第一次明快地表露了自己的政治见解,对君权专制进行抨击。令外祖父段玉裁阅后又惊又喜,他欣然加墨批点,认为他的.论述正中当今政治要害,是别具一格的见解。后回徽州后参与父亲主持的《徽州府志》重修工作。 1815年,续娶安庆知府何裕均侄孙女何吉云。祖父病逝后与家人回杭州守孝。两年后返京,租住北京法源寺南。 1818年(嘉庆二十三年),龚自珍又应浙江乡试,始中举,主考官为著名汉学家高邮、王引之。 1819年(嘉庆二十四年),龚自珍应会试落选,28岁的龚自珍会试落选,在京师与魏源一起师事今文学家刘逢禄,研读《公羊春秋》。 1820年(嘉庆二十五年),龚自珍会试再度落第,以举人挑选为内阁中书。 从1821年(道光元年)起,又任国史馆校对等官职,先后十几年。其间,他阅读了内阁丰富的档案和典籍,勾索旧闻,探讨历代得失,以后又参加《大清一统志》的修撰,写出了《西域置行省议》等有深刻见解的文章。 1829年(道光九年),龚自珍经过第六次会试,终于考中进士。他在殿试对策中仿效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撰《御试安边抚远疏》,议论新疆平定准格尔叛乱后的善后治理,从施政、用人、治水、治边等方面提出改革主张。“胪举时事,洒洒千余言,直陈无隐,阅卷诸公皆大惊。主持殿试的大学士曹振镛是个有名的“多磕头、少说话”的三朝不倒翁,他以“楷法不中程”,不列优等,将龚自珍置于三甲第十九名,不得入翰林,仍为内阁中书。 1839年(道光十九年)春,由于龚自珍屡屡揭露时弊,触动时忌,因而不断遭到权贵的排挤和打击,他又忤其长官,决计辞官南归。 1839年(道光十九年四月二十三日)离京。9月又自杭州北上接还眷属。两次往返途中,百感交集的龚自珍写下了许多激扬、深情的忧国忧民诗文,这便是著名的《己亥杂诗》315首。 执教兴学: 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春,龚自珍执教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三月,父亲龚丽正去世,龚自珍又兼任了原由其父主持的杭州紫阳书院讲席。夏末,他曾写信给江苏巡抚梁章钜,准备辞去教职,赴上海参加反抗外国侵略的战斗。但1841年9月26日,突患急病暴卒于丹阳。
推荐阅读
- ○ 严厉近义词
- ○ 西安外事学院专科分数线
- ○ 三维激光扫描
- ○ 兔子的英语
- ○ 西宫是什么
- ○ 指望的近义词是什么
- ○ 成都有哪些大学
- ○ 鸭肉粥
- ○ 老筋急转弯
- ○ 本一线2022分数线
最新文章
- ○ 严厉近义词
- ○ 西安外事学院专科分数线
- ○ 三维激光扫描
- ○ 兔子的英语
- ○ 西宫是什么
- ○ 指望的近义词是什么
- ○ 成都有哪些大学
- ○ 鸭肉粥
- ○ 老筋急转弯
- ○ 本一线2022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