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猫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编程猫 > 编程 > 正文
我想要《丹韵词音》的讲稿,哪里可以找到?(文字版的)谢谢!
我想要《丹韵词音》的讲稿,哪里可以找到?(文字版的)谢谢!
提示:

我想要《丹韵词音》的讲稿,哪里可以找到?(文字版的)谢谢!

丹韵词音•暖照夕阳(上)
  朋友们大家好。一天之中最意味深长的时候莫过于夕阳西下,这个时刻从光影上来讲,它是温暖的,它是朦胧的。而这个时候人的情绪呢?很多人已经忙了一天。纷忙的工作,还有一天中未了的遗憾,这个时候是一种思归的时刻。
  龚自珍说“吟到夕阳山外山,古今谁免余情绕”,夕阳山外山,到底牵绊着我们多少歌唱呢?中国有着农耕文明的传统,农耕文明遵循的秩序就是日出而作日暮而息。跟着太阳出门去劳作,跟着太阳回家去休息,太阳回家的时候人也应该回来了。所以当归不归的时候,这一天的流光和心愿都无法安顿。为什么暝色起愁呢?就是因为人生易逝。一天的日子也有它的边界,走到夕阳西下的时候,是一天流光走到边界之上,马上要坠入茫茫黑夜,但是这一瞬间我们还抓得住,这一刻人心百转千回。其实归来,这是一种永恒的心愿。我们一次一次地出发就是为了一次一次地归来。而归来,原来在中国诗歌中的表述,曾经多么朴素。
  在《诗经•王风•君子于役》里面,看着茫茫暮景,一个思妇想念她远在徭役中的爱人。“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她说我的那个良人啊,他出去服役了。“不知其期”,走的时候也没有告诉我归期。“曷至哉”,这个时候你在哪儿呢?接着她说眼前风景,“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鸡全都上了架了,太阳西斜了,你看羊牛全都下来回家了,我家的那个人他到底在哪儿呢?你叫我怎么能不想他呢?这就是一段平白如话,聊天的口语,但是这是日暮晚归最早的歌唱。
  千古绝唱,就是那一句著名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不要小看这十个字,“夕阳无限好”讲的是空间,笼罩的这一切景象是温馨的、欢愉的;“只是近黄昏”讲的是时间,时光紧迫,渐渐地临近了黑暗,留下来的是悲伤的、是苍凉的。所以空间迷茫的温馨和时间冲破的苍凉,组合成了这些荒烟落日、几缕斜阳,组成了中国千古以来日暮情思不舍的歌唱。人面对着夕阳,有多少文人都留下来他自己的一种祈求——让日子过得再慢一点。
  屈原在《离骚》里面说“吾令羲和弭节兮,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大家都熟悉后面这一句,都觉得是他自己一种九死未悔的努力,是一种探索,是他自己内心志向的一种抒发。但是不要忘了前面的这一句,他要让“羲和弭节”,羲和是谁呢?在传说中羲和驾着六条龙,拉着太阳在天空循环流转。所以屈原说,羲和呀放下你的鞭子,你让它慢一点让它能够停一停,不要让时光、让黑夜这么迅速地就把我给吞噬了,因为我要走的道路太远,“上下求索”,我还需要时间。
  李白在他的《古风》中说得更明确,他说,“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他说你看一看,当黄河一路向东奔的时候,落日却刷刷地西向落下了,这一切是如此匆促,这一切时不我待。“子在川上曰,试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就是这样水向东流,日往西斜,这一东一西的奔走,生命流光转瞬即逝了。
  孟浩然《宿建德江》这都是我们从小的时候大家熟悉的诗,你看看他写的那种微妙的心情。“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日暮客愁新”,这五个字说得这么清浅,但说得真好。太阳晚了,而客子心中新愁涌起;一个日子老去了,但是一个人的几缕伤怀仍然新鲜。这种老去的时光和新鲜的忧伤交映在一起,表现为什么呢?眼前的景物变了。因为平野显得特别空旷,所以天好像近近地压在了树上,这叫“野旷”,所以“天低树”。而“江清”,江风清朗了就觉得月近人心,这叫做“江清月近人”。从日暮一点一点太阳的隐没,到月亮升起一点一点光明重新地流泻,在日暮和星月之间的流转,就是那永远不能够消歇的客愁。
  一提到日暮,就相关于客子心中望乡心中的忧愁,“日暮相关,烟波江上使人愁”,这是千古绝唱。每一次的日暮都告诉你,你的家乡还远,但你的时间无多;每一次的日暮都告诉你,你的生命越走越快了,但是你还有多少心愿没有完成。落日的核心意象是在催归,人如果真能归来的时候,哪怕已经错过了落日,他也还有一份温暖。我们为什么都那么熟悉、喜欢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这样一首短诗呢?“日暮苍山远”同样也是一个日暮时分,那个苍山越离越远,在日色之中越来越朦胧。“天寒白屋贫”,整个身上的感觉是寒冷的,但是接下来,那一丝暖暖的,给人带来的希望——“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风雪夜归人”,这五个字为什么这么打动我们?就是因为有那样的疲惫,有那样的苍凉,有那样的斜阳晚照扰乱了心事,但是他不是“断肠人在天涯”,他还可以在风雪之夜,终于归来。
所以其实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不能够摆脱深植于他血液之中那种传统里面的一些观念。中国人是眷恋土地的,土地中有他们的庄稼,有他们的房屋,有他们的子孙,他们一切的安宁都在土地之中。所以土地告诉他,日出而作,日暮的时候一定要归来。对于归途的这种向往,就成了天涯客子一代传下一代的吟唱。
  还有太多人心事的不甘,自己生命的蹉跎,也都在夕阳一刻被特别地映照出来。诗人韩偓说:“花前洒泪临寒食,醉里回头问夕阳,不管相思人老尽,朝朝容易下西墙。”这一句“醉里回头问夕阳”,你说他有多少不甘的心事,他苦苦地在追问,带醉去追问斜阳,你为什么“不管相思人老去”夜夜容易下西墙,你就那么容易把人抛甩下吗?你不知道我还有多少心愿吗?你不知道离别在这一刻多么难吗?这一切都不管,你就这么无情吗?就一定要这么快地走吗?也许今天的人们说,这样的斜阳让我们如此伤感,我们何必去吟诵它呢?我就就让它走远,我们早早地亮起我们房子里面的各种各样的灯,那我们打发了这段斜阳不就完了吗?在今天的照明条件,不管是马路上的路灯还是家家户户各式各样的灯盏,一定都能够让你在大白天的时候开着灯就接过来,我们完全可以忽略斜阳。其实在今天这样一个社会里,还能够再能够想想斜阳,也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我们匆急的没有时光去对斜阳了,斜阳在今天是个什么时分呢?大多数人的斜阳都在堵车的路上,那个时候闻着汽车的尾气,远远地看着停车场一样不见挪动,那个时候除了烦躁,没有什么别的心思;还有一些人斜阳时分还在办公室加班,不做完报表,不写完这个文件,人还回不去,在回去的时候,已经是华灯替代了明月,根本就没有顾得还有斜阳,斜阳就这样在忙碌中被我们忽略了。
  你说斜阳的感伤,我们今天是错过了,但是斜阳中还有很多温暖的眷恋,斜阳就像是一个淡淡的显影液,多少曾经的心事,远远地浮出它的影像,这样的体验我们是不是也错过了呢?纳兰性德写过一首悼亡词,追念他已经过世的妻子,他说“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西风吹来,身上的凄寒透进内心,但这个时刻已经是独自凉,没有人披衣,没有人嘘寒,没有人送茶,没有人问暖。“萧萧黄叶闭疏窗”,一个人把自己关在窗内,一个人把事锁在心里,“沉思往事立残阳”,面对残阳独立,他锁住什么心事呢?你看看往日情节的浮现:“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想起来当年和他年轻的妻子,两个人带着酒意,倦意沉沉,浓浓的春睡叫都叫不醒。两个人赌书,赌书是用了另一对伉俪的典故,就是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两个人比记性,说我能背出哪本书里面哪一段哪一句话,两个人摆上几卷书互相赌。一人一盏茶,一人几卷书,翻开刚好对,你就算赢,翻开如果错了,你就要把你的这盏茶泼在自己衣服里面,另外一个人就抚掌大笑,这种少年夫妻风雅的日子,过去就这么一点一点过来了,所以“沉思往事立残阳”的纳兰性德最后说了一句话,他说,“当时只道是寻常”。这七个字多么平淡,当时只道是平常,我们人生中多少欢愉,在经历的那一刻觉得这就是一个寻常时候,大家长相伴长相守,这样的日子明天还会来,这样的时刻明年还会有。但是当这一切都走过去了,一个人在残阳晚照中去一点一点追缅的时候,才知道“当时只道是寻常”。他没有说出此刻的感受是多么不寻常,夕阳把他带回去了,穿过时光的隧道,让他妻子复生在他的身边重归温暖,你能说夕阳没有力量吗?
  一个人在忙碌的时候,可以有很多的寄托,而在斜阳西下的时候,他看见的只是失落和惆怅。所谓“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也许就在这样心事的百转千回中,黄昏成了一种不舍的心愿,这个不舍的心愿可以走到多远呢?
  杜甫在他的《咏怀古迹》里去追缅像诸葛亮、像宋玉、像王昭君这样一个一个他心中景慕的古人。他在王昭君的故居前写下这样的句子:“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这个奇女子的一生,用这两句来概括她,写得多么玲珑多么明艳,但是这里面又有多少凄寒。“一去紫台连朔漠”,紫台是指汉宫之中,离开这个地方,就一生走向了默默的远方,她去和番,走向了匈奴之地,那么最后留下了什么呢?如果我们现在去内蒙古,我们出了呼和浩特不远,还可以看到昭君墓。昭君墓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青冢”,也就是年年秋草黄的时候,唯独这个坟头上的秋草还是萋萋的绿色,它还带着南方的风,它还带着不死的心,它还带着魂魄里的一点点企盼。那么这样的萋萋芳草被斜阳映衬得格外触目惊心,这就叫做“独留青冢向黄昏”。
  这也是温庭筠为什么说“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黄昏的这一个时刻去望归舟,望尽了千帆过去都不是自己的等待,只有斜阳含情脉脉,长长的碧水悠悠,这一切让一个人在楼头的等待终至于断肠。其实在词中写这样清寒的情怀有的时候千回百转,你在词章里面简直能够抓住丝丝缕缕漏下来的斜阳的光线。
  晏殊在写完了红笺小字要说尽平生意绪的时候才发“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给谁寄去呢,鸿雁不肯接受自己的寄书,鱼在水中也不肯接受自己的托付,自己的心意终于寄不出去了,他找到谁?还是斜阳!“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这样的一个黄昏时分,到了元曲里面说得就更加显阔,王实甫写《别情》,叫做:“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又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人怕黄昏,忽然之间真的又黄昏了。说人保重自己别销魂,那他怎么能够不销魂?一个人的旧啼痕没有干,新啼痕又留下来,因为断肠人在想念着另外一个断肠人。这样的一个句子常常让我想,今天的人比起我们的祖先,我们不勇敢了,我们今天有几个人为一份寄托不出去的情思而断肠呢?我们有几个人对那种无法回应的音信还在乎呢?有几个人还说要对自己有一份交代呢?有几个人还面对斜阳的感伤勇敢地去感伤呢?所以黄昏这个时刻如果你真的沉溺在里面,有的时候千古以后还会心有余想。
  对于这样一个时刻,也许刻画最细腻的就是南渡以后的李清照。由北入南,失去自己的夫君,失去原来北宋的江山,家国俱远,这样的一个走向暮年的女人,她的心事又在黄昏这个时刻,写成什么模样?我们都记得《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连用叠字开头,“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想一想她内心的那种单薄、那种纤弱,堆积了多少心事偏偏到了这样一个难耐时分,而这个时候长空断雁,蓦然之间用声音勾起了她更深的感伤,“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想一想当年赌书泼茶的时候、鉴赏字画的时候、泼墨挥毫的时候,天边是不是也有过一行新雁?也许雁子相识,但是物是人非了。再看地上,“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看韩偓“醉里回头问夕阳”,说斜阳走得太快了,“不管相思人老去,朝朝容易下西墙。”你怎么能那么快就走呢?但是对李清照来讲,斜阳难耐。她说我守着这个窗子,看着满地憔悴黄花,你让我怎么能守到黑?黄昏为什么这么长?所以黄昏在有些人眼里太过匆匆,来不及立业建功;有些人眼里太过悠悠,来不及排遣愁绪。李清照的黄昏格外长,满眼的景致已经不堪,何况又听见了这样一种声音,“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番景象,一个愁字能了吗?人心已怨黄昏长,偏偏梧桐雨,点点滴滴又格外渲染了她的忧伤。有谁的黄昏能如此细腻,我说今天的人没有那么勇敢,今天的人有了忧伤的时候,总希望忘怀,总希望发泄,我们今天可以有各式各样的方式去排遣,还有谁敢寂寞地守住黄昏?
  如果说斜阳只是一个人的心事,那它不会留下古今这么多的吟唱。更重要的是斜阳照彻古今,见证江山更迭,比个人心事更开阔的,是黄昏的那份庄严,是斜照里的兴衰。所以,“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江山的更迭,怎么能知道人间的这些牵绊呢,斜阳日日都起,但是只有心中的那种愁,心中那种眷恋,人在天涯。刘长卿面对着金陵城想起惆怅南朝事,他写下来“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一个南朝的兴衰被斜阳的光线、寒磬的声音、长江的流水这三者勾勒在一起。天上有斜阳,地下有长江,人间悠悠不断是寒磬的吹奏,所有这一切勾勒起来的就是惆怅南朝,这就是夕阳江山里的更迭。夕阳那么有限,长江那么无穷,时间和空间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更觉得斜阳苦短。
  斜阳曾经探望过多少人?斜阳曾经见证过多少事?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那些野草闲花,今天都融入了夕阳晚照。看看王谢堂前,那些呢喃的燕子,当年见证何等的尊贵典雅,如今散落都飞入寻常百姓家。同样的心情,辛弃疾在京口北固亭上一眼望去,“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当年孙权的江山今天还能回得来吗?没有那样的英雄,江山已经黯淡,“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一切走远了,但什么还在呢?“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就在芳草斜阳中,大家指指点点似是而非地说,这个地方好像就是原来南朝宋武帝刘裕住过的地方。刘裕那样一个崛起于贫寒的人,取代东晋,建立宋齐梁陈,那么这样的一个英雄,今天你还找得到吗?只能想一想,“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不管孙权当年的英雄豪气,还是刘裕的指点江山,在今天能够找到的见证只有一个,叫做“斜阳草树”,而剩下的一切都是回忆之中了。不管芳草、斜阳还是寻常的燕子,在周邦彦看来,寻寻觅觅之中,他们似乎远去,又似乎重来:“酒旗戏鼓基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向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总有一道永恒的背景不变,那就是斜阳常照。在那样的斜阳暮景之中,一切是

丹韵词音读后感
提示:

丹韵词音读后感

[丹韵词音读后感]丹韵词音读后感自除夕起,于丹在央视三套讲的《丹韵词音》引起强烈反响,丹韵词音读后感。为了该讲座,于丹应该是作了充分的准备。也因此,《丹韵词音》每集的内容含量极高,平均每集都会品23首唐诗宋词元曲,涉及李煜、李清照、柳永、汤显祖等文学大家。
因为其中的诗词与中小学课本里的内容重合,有助于考试,甚至有老师把看于丹《丹韵词音》作为学生的寒假作业,要求写观后感。所以这几日,网上有关《丹韵词音》中所涉诗词优劣的讨论,针对于丹讲座风格的争论,以及学生的叫好和叫苦,都此起彼伏,很是热闹,也成为春节里的一道文化风景。
由于观众过于热情,1月22日于丹讲完《丹韵词音》第一集,就有热心的观众将节目中于丹提及的23首诗词元曲全文贴到了网上。很快,有于丹忠实拥趸将偶像讲座内容全文一字不落地传到网上,而且实行每日“联播”。这让人见识了于丹作为一名超级学术偶像的影响力。
观众这份极大的热情让出版商隐隐担心。按照计划,《丹韵词音》的落地书将于3月上市,虽然较之电视讲座,新书内容会有所变动,但实质内容不会大变。这让人不得不担心,一旦讲稿“联播”完毕,将有可能影响图书销量。而这也会加速盗版书的上市。
《丹韵词音》目前订数超过200万册,出版商寄希望于该书的销量最终能超过销量突破800万册的《于丹〈论语〉心得》。记者昨天截稿时发现,网上一些讲稿全文“联播”突然之间无法显示或者已被删除。一嘲暗战”已经打响
也许颠簸的生命历程,刻录承载着我们的不堪和沉重,本着一颗侥幸的心理,将生命的小我小心翼翼地捧在手心里揣度,只会让我们过得越发累赘和心绪不宁,我们丢掉的不仅仅是生活的轻盈和从容,这样一种面对忧思就失衡的心态,又如何去担当社会赋予我们的责任和大使命?
我们究竟要怎样去修复、平衡生活中这些不尽如人意而又沉重不堪的地方呢?或许我们首先要确保自己内心的净化,才能以健康而坚韧的信念带给我们生命的从容不迫。
“过去我们觉得,一个人活着需要忍辱负重,要抛弃廉价的美丽和轻盈,但现在我领悟到并要述说的是另一种境界,叫做举重若轻,‘重’依然不可或缺,‘重’是我们的生命责任,但可以轻盈待之。比如中国过去的那些文人,像苏东坡或陶渊明,他们或兼济天下或独善其身,找到了那个时代能找到的最好的方式,建立起了一个与不合理现实相对峙的世界,使生命获得了充实与完美,活出生命的诗意,我想这才是生命的崇高与美丽的双重境界吧。希望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能有一种艰难、蹉跎、疾并困顿、忧伤乃至连死亡都不能剥夺的乐观。我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于丹说。
正像于丹所说,找到真正热爱诗歌的人,给浮躁而又功利的社会带来一丝凉意与反思,让我们把这种诗意尽最大可能传递出去,让更多的中国人信任且怀抱诗歌,并一同漫步在诗歌的意境里。【扩展阅读篇】
所谓“感”
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读好原文
“读后感[1]”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了解,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其次,排好感点
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能写成读后感,你需要把你所知道的都表示出来,这样才能写好读后感。
第三、选准感点
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
第四、叙述要简
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了“叙”。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还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简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简还要明。
第五,联想要注意形式
联想的形式有相同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同性)、相反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反性)、相关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关性)、相承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承性)、相似联想(联想的事物之间具有相似性)等多种,读后感《丹韵词音读后感》。写读后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联想与相似联想这两种联想形式的运用。
编辑本段如何写读后感
格式
一、格式和写法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题目可以用《读后感》;还可以用自己的感受(一两个词语)做题目,下一行是——《读有感》,第一行是主标题,第二行是副标题。
二、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三、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四、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五、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六、要审清题目。
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七、要选择材料。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
八、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
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九、要符合情理、写出真情实感。
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
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
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
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④禁止写成流水账!
编辑本段要写关于学习的读后感应该读什么有感
(1)引——围绕感点 引述材料。简述原文有关内容。
(2)概——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要简练,而且要把重点写出来。
(3)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亮明基本观点。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要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4) 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5)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读”的内容不放松。
以上五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一、先要重视感
感要多 读要少,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二、要重视\"读\"
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
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
四、叙述作品不能用大量篇幅复述原文
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作为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初中作文课中,除了写\"读后感\"外,老师还会要求同学们在看完一部电影,电视片或参完某一展览后写\"观后感\",观后感的写法与读后感是一样的,只需在第一部分简述所观的内容,然后引出观点,展开论述就可以了。
五、写景、物的读后感应该怎样写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
(5)简要地说明原文有关内容,重写有感,不要重点介绍,偏离主题。

丹韵词音的丹韵词音分集简介
提示:

丹韵词音的丹韵词音分集简介

第一集 诗意春风首播时间:2012年1月23日18:30视频来源:CCTV-3所属栏目:文化讲坛所属分类:综艺关 键 字:中国诗歌 李白 陶渊明 李商隐本节目主要内容: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都是很有名的诗句,本期节目于丹为观众讲解和欣赏中国的诗歌。第二集 暮暖清秋首播时间:2012年1月24日19:32视频来源:CCTV-3所属栏目:文化讲坛所属分类:综艺关 键 字:暮暖清秋本节目主要内容《暮暖清秋》:于丹老师为大家观众讲解和欣赏中国的诗歌中对于秋的描述。第三集 暖照夕阳首播时间:2012年1月25日18:30视频来源:CCTV-3所属栏目:文化讲坛所属分类:综艺关 键 字:中国诗歌 夕阳西下本节目主要内容:本期主题为暖照夕阳,一天之中最意味深长的时候莫过于夕阳西下,这个时候是一种思归的时刻,于丹老师为大家观众讲解和欣赏中国的诗歌中对于夕阳西下的时刻的描述。第四集 千古明月首播时间:2012年1月26日18:30视频来源:CCTV-3所属栏目:文化讲坛所属分类:综艺关 键 字:中国诗词 千古明月本节目主题为千古明月。从李太白问“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到苏东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中间有过多少关于明月的追问和思考。节目中于丹老师通过对古代圣贤们的明月诗词的赏析来为大家详细讲解月亮的周期性变化规律以及诗词歌赋中诗人所赋予月亮的种种寄托和其现实涵义。第五集 风雅田园首播时间:2012年1月27日18:30视频来源:CCTV-3所属栏目:文化讲坛所属分类:综艺关 键 字:中国古词 田园诗派本节目主要内容:田园是一个说出来就让人觉得很安静的词,田园诗也是中国诗歌流派里面一个很大的派别,说起中国人跟田园诗派的关系,今天的中国田园文化,有很多都是来自古诗词文化的渲染,从东晋的陶渊明开始,田园的文化被逐渐的完善。节目中于丹老师通过对古代圣贤们的田园诗词的赏析来为大家详细讲解古田园与今天的田园的关系,田园中属于人生哲理的折射与联系。第六集 登临况味首播时间:2012年1月28日18:30视频来源:CCTV-3所属栏目:文化讲坛所属分类:综艺关 键 字:山水 印象 视点 观感 登高远眺 登临本节目主要内容:“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是李白眼里的山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这是王维的山水;“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是杜甫看见的山水;“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这是韩愈看见的山水。每个人看山见水都留下自己的印象,看山看水里面有一个秘密,那就是视点不同。以上这些诗虽然个人观感不同,可是有一点是相似的,他们都是登高远眺的时候才有了这样的印象。本期节目就来说说“登临”。第七集 剑啸长虹首播时间:2012年1月29日18:30视频来源:CCTV-3所属栏目:文化讲坛所属分类:综艺关 键 字:剑啸长虹 诗词 剑本节目主要内容:千古以来,文人的心里都有梦,很多人知道文人济世做官的梦,其实,除了做官,还有一个大梦几乎所有文人都做过,而且一直都不肯放弃,那就是千古文人侠客梦。琴心剑胆、书剑飘零,总是离不了一个剑字,剑,本身带着正义、扬善惩恶的象征色彩,也许,剑在文人的生命里是一个浪漫的配饰,同样也是文人们心中的执着。本期就让们通过古文诗句来解析文人墨客剑啸长虹的豪情。第八集 诗酒流连首播时间:2012年1月30日18:30视频来源:CCTV-3所属栏目:文化讲坛所属分类:综艺关 键 字:酒 开怀畅饮 借酒浇愁 心情 流连诗酒 古诗本节目主要内容:要有多少场陶醉,我们才能够酣畅今生。中国人终其一生是离不开酒的,我们欢喜的时候叫做开怀畅饮,我们烦恼的时候叫做借酒浇愁,这一生一世在酒里面每个人酣畅流连的都是不同的心情,在诗里我们叫做流连诗酒。本期就让们通过古文诗句来解析文人墨客的诗酒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