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猫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编程猫 > 编程 > 正文
伯牙绝弦的故事是什么?
伯牙绝弦的故事是什么?
提示:

伯牙绝弦的故事是什么?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琴声。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 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宽广的长江,黄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长江黄河在我面前流动!” 无论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会清楚地道出他的心声。 钟子期去世后,伯牙就此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于是,他坚决地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以便绝了自己对钟子期的思念。 扩展资料: 《伯牙绝弦》的启示: 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表达了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以及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了。“伯牙绝弦”是交结朋友的千古楷模,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的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

伯牙绝弦的故事是怎么样的?
提示:

伯牙绝弦的故事是怎么样的?

“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的意思是:伯牙悲痛万分,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于是便拉断了琴弦,把琴摔破,并发誓终身不再弹琴。《伯牙破琴》是一个成语典故,出自《列子·汤问》。


《伯牙破琴》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俞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
由于《伯牙破琴》这个故事,人们把“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便也有《高山流水》的古筝曲。把“知音”比作理解自己的知心朋友,同自己有共同语言的人,“伯牙绝弦”一词也渐渐演变成了一种意思∶由于知音逝世,从而弃绝某种特长或爱好,表示悼念。
人物简介∶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原籍是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经考证,伯牙原本就姓伯,说他“姓俞名瑞,字伯牙”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在小说中的杜撰,而在此之前的《史书》与《荀子》、《琴操》、《列子》等书中均为“伯牙”。